选择范围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 详情
分享到:
 
致敬医师节 | 因这“医瞬间” 一身白大褂可以一辈子
来源:福州晚报 | 发布:2023-08-19 | 浏览:1852

为医而生,为生而医。

医生二字,总是被赋予沉甸甸的责任和期待。

而他们并非神,只是在被需要时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是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放下一己安危守护万家平安的平凡人。

今天,是第6个中国医师节,市卫健委与本报联合推出特别策划“那‘医’瞬间”,听听医生们坚定一辈子穿白大褂背后的原因和故事。

微创外科医生林增烜:

苦练缝橘皮

只为患者一句“好久不见”

“绝症患者一句‘好久不见’,便是我一辈子努力的动力所在。”对福州市中医院微创外科主任医师林增烜来说,最触动的一瞬间,是与患者多年后的一场邂逅。那年,他回老家,路过菜市场时,一个卖菜大姐在背后喊“林医生”,他回头一看才发现,是曾经手术过的患者。

手中中操作腹腔镜的林增烜(中)。

多年前,这个大姐才30多岁,确诊直肠癌,不得不切除肛门,在腹壁重建人工肛门。手术虽然很成功,但林增烜不敢想象,这么年轻的她如何面对失去器官,应对可能的复发,又该如何好好活下去。而菜市场里,患者这一声呼唤,一句“好久不见”,让他百感交集,也更明白,医者存在的意义,“只要不放弃,总会有奇迹发生,而作为能在别人生命里扶一把的医生,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

为了患者的笑容,多年来,林增烜无时不刻不在提升自己。

缝合橘子皮这事,林主任已经坚持十多年。

他的朋友圈几乎每天都在晒“被缝合”的橘皮。这项练习他已坚持17年。之所以要练,还要从2006年前说起。那时他到省属医院进修,在图书馆一本医书上看到最新的胸腔镜外科学,便沉迷其中,胸腔手术的疤痕长则二三十厘米,如果可以通过几个小孔来解决,该有多好。当时还在县医院的他只能靠自学,他复印下医书,并买回胸腔镜模拟训练器,每日练习,从一开始缝破衣服,到大肠、小肠,手都练出老茧,再后来他尝试用橘子。好的橘子,烂的橘子,都没关系,一筐筐往家里买,母亲剥橘皮,他就缝橘皮。有一年他立下flag,一年缝1000个橘子,结果因为科室聚餐,遗憾的只能实现999个。

如今,尽管已是主任医师,胸腔镜下缝合技术早已熟烂于心,但他依然每日练习,“学无止境,缝无止境,每一次的练习,都会有新的体会。”林增烜说,只有提高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路102号 | 邮编:350001
电话: (总值班:0591-87678569 医务处:0591-87678576) | Email:fjsfzszyy@126.com
版权所有:福州市中医院 ©2025 | 闽ICP备08011358号-1 网站建设:海西天成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