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范围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 详情
分享到:
 
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守护“有福之州”的“幸福老人”
来源:人民网 | 发布:2023-08-14 | 浏览:1543

8月的一个周三早晨,夏日的阳光洒进福建省福州市社会福利院八楼的手工活动室,温馨、明亮。在一方手工桌前,已过耄耋之年的刘小兰老人手里握着画笔刷,细细地给一个纯白的卡通石膏上色。

工序不难,刘小兰很快上手完成,她将上好色的卡通摆件摆在身后展示柜上。欣赏了一会儿,随后指着不远处一幅挂画大小的数字油画对记者说:“这幅画比较‘费眼睛’,我花了七天才画完。”随后又笑着问道,“好看吧?”

展示柜上错落摆放着福利院老人们每次手工课完成的作品,有油画,有插花,有卡通摆件……满满当当的作品记录着老人们在福利院的“学习”时光。

福利院的手工活动室里,老人们的作品摆满了展示柜。人民网记者 刘卿摄

1月18日,癸卯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与福建省福州市社会福利院视频连线时指出,“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一定要让老年人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要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公办养老机构和普惠型养老服务,特别要强化对特困、低保、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要适当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1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这是习近平通过视频连线,同福建省福州市社会福利院的老人和护理人员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福州连线现场的展板上,写着“有福之州 幸福老人”几个大字,这是当地发展养老事业的愿景。近日,不论是走进社会福利院,还是基层社区,记者都能感受到,福州正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让“有福之州 幸福老人”的愿景一步步成为现实。

老有所医:“现在家门口就有医生”

8月3日一大早,屏山社区长者食堂“人气颇旺”,老人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东北角,小提琴组在练习演奏曲;西北角,书法组的挥毫泼墨、相互切磋;还有大厅一角的义诊区,老人们在排队问诊。

头一天晚上,马宛卿老人在小区群里看见说今天有福州市中医院的医生来义诊,刚好最近颈椎不太舒服,就过来瞧瞧。医生很快对症下药,让护士现场给她做艾熏。十来分钟工夫后,马宛卿动了动脖子,感觉“轻松了不少”。

“以前有些小毛病也不会特地跑到医院去看,现在家门口就有医生,感觉不舒服就过来让医生帮忙看看。”马宛卿说。

鼓楼区华大街道屏山社区在开展义诊。人民网记者 刘卿摄

陈明凤介绍道,社区构建“党建+”养老服务新模式,挖掘党建联盟单位医疗资源,实行医务人员轮值制度,为居民们提供便捷的义诊、健康咨询、结合24节气的中医养生讲座等志愿服务,实现医疗到养老的零距离服务。

福州社区里的长者食堂(学堂)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延伸照料、医疗、代际照料等服务功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能够实现家门口就医。

在中天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站与长者食堂只有一墙之隔。仓山区探索试行“国企集团化办医”模式,通过国企办卫生服务站、康复中心、特色专科等医疗业务领域拓展产业板块,形成与政府办医疗机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健康保障格局。

“很多老人日常有些小病小疼,家门口看病既能挂号就诊拿药,又能医保报销,老年人的健康更有保障。”中天社区工作人员温美姜介绍说。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医,尊老敬老爱老蔚然成风,“有福之州”的老人们,正在成为“幸福老人”。

原文链接:跟着总书记看中国丨守护“有福之州”的“幸福老人”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路102号 | 邮编:350001
电话: (总值班:0591-87678569 医务处:0591-87678576) | Email:fjsfzszyy@126.com
版权所有:福州市中医院 ©2025 | 闽ICP备08011358号-1 网站建设:海西天成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