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桂英主任认为,本病首先应与月经过多鉴别。前者出血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出血量多,经常呈块状排出,且流血多难自止,或时来时去,反复发作。后者虽行经时间延长,血量明显增多,但经期过后常能自止,且其血多不凝结。本病尚需与胎漏、异位妊娠、产后出血疾病、赤带、症瘕、外伤、全身出血性疾病等所致的阴道出血症鉴别。在详问病史的基础上,需认真观察和进行必要的有关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辨证治疗中根据临床经验,何桂英主任强调几点:
(1)治疗崩漏虽有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塞流为标,为应急措施;澄源是治本,为从因论治;复旧是固本,用以巩固疗效,但在临证应用时,三法不能截然分开,而应根据病体的变化,体质的虚实,病势的缓急,灵活应用。
(2)根据临证经验,崩漏单纯由于血瘀内阻而致者较为少见。临床上所见多属经期、产后血行未尽,缘于外感寒邪等原因,导致冲任损伤下血不绝,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即所谓“夹瘀”之证。因虑其瘀血不化、新血难安,故常在澄源法中,酌加化瘀行滞之品。此时不宜用固摄收涩药或联用多味炭类止血药,以免停瘀贻误病情。若出血多有停瘀之嫌,可先用温性止血药(如艾叶),取其温经温通之意。或用能止血又能化瘀的药物(如三七),既能止血又防血滞。
(3)止崩漏的药物,一般炒成灰炭疗效好,止血有效方十灰散(《十药神书》)即是。治崩漏见气陷者用升气药炒黑(如升麻炭),气滞者用行气药炒黑(如醋炒香附炭)。血热者用凉血药炒黑(如藕片炭),血寒者用温药炒黑(如炮姜炭),血脱者用固解药炒黑(如陈棕炭、百草霜)。但对血虚、血热、肝火炽盛、阴液亏损者,则灰炭又嫌燥热,一般反不如凉血清热药直接生用为佳。
(4)治疗崩漏要重视顾护脾胃。对血热、郁热、虚热所致的血崩不可过用寒药以免伐伤脾气。
(5)崩漏如用多种止血药疗效不佳,可配合应用引经药以增强疗效。如固本止崩汤(《傅青主妇科》)治脾虚崩漏证。其中姜炭一味,能引血归经。此方功能益气固本,兼有温中收敛止血作用,当归、川芎有辛温活血通窜之性不宜用之。
(6)本病如经积极治疗,仍见病状缠绵、反复出血,应借助现代医学检查,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