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病非经期重在治本,经前用药应根据具体情况而进行调整。如治疗肝郁化热者月经提前,用丹栀逍遥散时,当虑其中的当归性温,有调经活血的作用,能促使月经提前,宜暂缓用之。可酌加乌药、川楝子、绿萼梅等药,以疏肝理气,使经血畅行。
(2)用清热药时当寓凉血养血之义,可酌用鲁豆、乌豆、女贞子、生熟地等药,当归慎用,若合白芍,功能养血和血,亦可酌用。
(3)尽量避免用大苦大寒或大量、多味苦寒药,以免损伤脾胃,有碍气血生化之源和统血功能而影响疗效。
(4)肝郁化热型月经先期、经行不畅与血瘀所致的经量过少不同,后者多见经行后期,有腹痛拒按,经色紫黯夹块,血块排出后腹痛减轻,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涩,且无肝郁见证,两者应注意鉴别。治疗肝郁经行不畅,宜疏肝清热之中辅以和血宣通,可选用丹参、丹皮、赤芍、乌药、青皮、香附等,不可妄投活血祛瘀之品。
(5)凡月经先期量多者,可酌情应用固摄止血药,如金樱子、芡实、贯众、地榆、莲房、棕榈炭、血余炭等。此外,少女月经初潮后一年半载内月经提前,多系肾气未充,不能摄血所致,可先观察,无需急于用药。而育龄期或更年期妇女月经超前,有按月愈来愈近、且血量递增者,需防血崩,应及时辨证用药治疗。若一月来经二三次,或半月、十天即来,无周期性,则不作月经先期论,按崩漏证进行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