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病机总由正虚,但临床上应着重区分气虚、 肾虚或虚中夹实。本病的发生与体质情况有明显关系,产后体虚、慢性咳嗽、长期劳倦、年老体衰的妇女易发此病。故临症 时,除针对病情行药物治疗外,应嘱患者注意生活起居,适当增加营养,重视劳逸结合以增强体质。
在临证诊治中,何老师认为还应结合现代医学进行类证鉴别,如与黏膜下肌瘤、子宫颈延长症、慢性子宫内翻、阴道壁囊肿或肌瘤等病相鉴别。何老师治疗上有以下经验。
(1)气虚者,治宜补气升提。除用补中益气汤外,可用举元煎加金樱膏冲药,重用人参、黄芪(30克以上),或加桂圆干炖服,高丽参或吉林红参炖服,龙眼膏冲服,亦可加乌梅等收敛之品。
(2)肾虚者,治当补肾固脱。临床一般多见精气虚。若偏肾阴虚,可用左归丸去牛膝,酌加金樱子、芡实、五味子、升麻。对于脱垂子宫摩擦损伤,表面红肿溃烂者,乃兼夹湿热,应先清湿热,后补虚升提。酌用二妙散加土茯苓、车前子、银花、连翘,或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并结合清热解毒收敛药熏洗坐浴。
(3)本病用汤药治疗见效后,应酌选补中益气丸、潞党参、龙眼膏、金樱膏继续调治,并注意增强体质以巩固疗效。
(4)本病还可配合熏洗、针灸加体疗法等。对Ⅱ、Ⅲ度脱垂病者,外治之法更为重要。若久治乏效者,当结合手术治疗。
(5)要注意预防和调摄,特别是农村偏远山区的产妇应到医院分娩,会阴裂伤者应及时修补,不要过早劳作,注意产褥期医疗卫生保健。便秘、慢性咳嗽者要积极调治。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