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某,女,17岁,未婚。
初诊:2013年1月29日。
主诉:外阴肿痛3天。
现病史:末次月经1月15日。3天前发现外阴处触及一约黄豆大肿物,触痛,无畏冷,但发热,T38.8℃,无带下异常,未就诊。今患者因外阴肿物逐渐增大、疼痛明显加剧前来我科就诊。发病以来无畏冷发热,无头痛、乏力,无瘙痒,无小便短赤,未见异常分泌物,无行走困难。辰下外阴肿痛,胃脘胀闷不适,无恶心呕吐,无口干口苦,纳寐可,二便调。3年来反复外阴肿痛3次,均自愈。
舌脉:苔浊、微黄,脉滑、略数。
既往史:“慢性胃炎”病史3年,未规则服药。余无特殊。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月经史:11岁初潮, 经期5天,周期25~45天,量中等,色红,有血块,无痛经史。
婚育史:未婚,否认性生活史。
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舌尖红边有齿印。妇检(肛检):外阴发育正常,阴毛呈女性分布,未婚未产式。右侧大阴唇上2/3处见一约2×3×1cm肿物,皮肤表面紧张,有压痛红肿,肿物中央有波动感,上部见一约0.5×0.5cm的紫红色硬结,硬结边缘不清楚。阴道口未见脓性分泌物。宫体:中位,形态规则,常大,质中,无压痛,未扪及痛性结节。附件:双附件未触及肿物及增粗。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4.0×109/L↑,NEUT% 79.3%↑,LYM 15.5%,NEUT# 11. 1×109/L↑,HGB137g/L,PLT 304×109/L↑。
诊断:1.中医:阴疮(湿热型);
2.西医:非特异性外阴炎;外阴疖病。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痈,化瘀散结,益气扶正。
处方:1.五味消毒饮加味坐浴,以清热利湿,解毒消痈,化瘀散结。
金银花15克 蒲公英30克 野菊花30克 紫地丁30克
天葵子15克 老鼠乌15克 赤芍药15克 京丹参15克
延胡索15克
水煎2000ml坐浴,每日1次,连续2次。
2.口服仙方活命饮加减,以清热解毒,消痈化瘀,益气扶正。
金银花15克 香连翘20克 当归6克 龙胆草10克
生栀子6克 皂角刺15克 败酱草15克 甘草10克
紫背天癸15克 白芷10克 菊花20克 紫花地丁5克
薏苡仁25克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连服5剂。
3.局部微波照射(20w) 15min/次/日,以促使脓肿软化;
4.消炎止痛膏合云南白药局部涂敷,以清热止痛、化瘀散结。
二诊:1月31日。
病史:体温正常,今日脓肿破溃,脓液溢出。
治法:行扩创引流术,术后予1∶5000 高锰酸钾溶液及中药早晚坐浴。
三诊:2月2日。
病史:外阴红肿疼痛明显缓解,体温正常,纳寐可,小便调,大便干结。
辅助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毛呈女性分布,未婚未产式。右侧大阴唇上2/3扪及一约1×3×1cm条索状物,轻微触痛,挤压创口可见少许血性渗液。血常规:正常。
治法:清热解毒,消痛散结。
1.外用:(1)改用金霉素软膏局部外敷;
(2)1∶5000高锰酸钾溶液及中药早晚坐浴。
2.内服中药:
赤芍15克 金银花15克 连翘20克 蒲公英20克
牡丹皮9克 白芷9克 薏苡仁15克 皂角刺15克
紫花地丁15克 野菊花15克 白芷6克 当归6克
甘草6克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连服5剂。
四诊:2月7日。
病史:体温正常,无外阴红肿热痛,纳寐可,二便调。
舌脉:舌淡红、边有齿印,苔薄;脉滑。
辅助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毛呈女性分布,未婚未产式,未触及硬结,挤压创口未见渗液。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痈。
处方:金银花15克 连翘20克 蒲公英20克 赤芍15克
牡丹皮9克 薏苡仁15克 黄芪12克 盐陈皮5克
黄柏9克 白芷9克 甘草6克
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连服5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