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已至
夏至如何养生?
如何避免患上“空调病”?
起居、作息、饮食要注意哪些?
夏至已至,此时节白昼渐短,阳气逐减,阴气渐生,是阴阳转换的关键阶段,对养生也是至关重要。
今天,特邀福州市中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 林娟与大家聊聊夏至养生相关话题。
夏季养生
夏至阳气在一年中最为旺盛,应固本培元,遵循避暑、避湿、避寒“三避”原则,使身体保持在健康稳定的状态。同时,要保持情绪乐观,对外界事物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利于气机通泄,养护阳气。
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夏至养生应以养心为重要。
在起居调养方面,宜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变化,不宜熬夜,睡好子午觉;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由于气温高,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极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血栓形成,因此夏至时节要注意多补充水分,可适量喝点淡盐水,既能补水,也能补充出汗丢失的电解质。
饮食调养方面,中医讲究夏时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苦味以养心。可适当饮用绿豆汤、乌梅小豆饮等解渴消暑,注意少用冰镇,以防伤脾胃、损阳气;也可食用苦瓜瘦肉汤、绿豆粥、薏米冬瓜汤等清热解暑药膳。
进入高温天气如何预防中暑?
林娟副主任药师建议,室内保持通风,可借助洒水或用电风扇、空调来降温。在空调环境中工作,应抽时间到室外活动,进行耐热锻炼。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充足睡眠,睡觉时避免空调和电风扇直吹。家中常备防暑降温药。高龄老人、孕产妇、婴幼儿等,尽可能减少外出,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尽量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活动、滞留。外出时,最好穿浅色、宽松的衣服,戴宽边帽或打遮阳伞。
谨防“空调病”
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易得“空调病”,如鼻塞、喷嚏、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皮肤干、紧,关节肌肉酸痛等。开启空调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并且关闭后打开窗户通风10分钟~15分钟,保证空气流通,减少室内空气污染,降低“空调病”风险。空调的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一般维持在26℃较好,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5~8℃,以免一进一出,诱发感冒,甚至影响血管收缩、舒张,诱发心血管疾病。
节气药膳推荐
丝瓜竹荪薏米汤
【材料】薏苡仁30g,丝瓜150g,水发竹荪100g。
【制法】先将薏苡仁煮熟备用;丝瓜洗净,切块;炒锅加少量油烧热,放入丝瓜翻炒,加入煮好的薏苡仁、竹荪及适量水,武火煮开10分钟,调味后用湿淀粉勾芡即成。
【功效】健脾祛湿降脂。
【应用】方中薏苡仁健脾渗湿,清热排脓;丝瓜清热化痰,利水解毒;竹荪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并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三味成膳,共奏健脾益气、祛湿利水、降脂减肥之功。
夏至养生膏方推荐
夏至养艾姜糖
【组成】艾叶、生姜、大枣等。至
【功效】暧宫温胃,温经通脉,祛寒除湿。
【应用】适用于宫寒痛经患者、产妇、中老年人以及需要冬病夏治的人群(如湿气重、寒气重、阳虚肥胖、脾虚湿盛者)食用,对于寒湿体质兼有肠胃疾患的朋友也很实用。
【用法】每天1~2包,温开水或温奶调服;或取本品1包加水一碗、鸡蛋1个,煮蛋花;或稀饭煮好后,加本品1包,搅拌均匀服用。该药膳适合早餐食服,也可中午加服1包。
【温馨提示】可至门诊开方购药。咨询热线:0591-87678595。
炎炎夏日
可别让冷气
引发“空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