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面色欠华,咳嗽痰多,食少脘痞,大便不实,肌肉消瘦,倦息乏力,舌淡苔白,脉缓无力。
【参考处方】生晒参100g,白术120g,茯苓129g,甘草45g,清半夏90g,陈皮90g,生姜50g,细辛30g,紫苏子60g,白芥子60g,炒玉竹100g,桑白皮120g,蜜款冬花90g,竹茹150g,白果100g,枳实150g,制远志150g,葶苈子150g,川贝母50g,大枣120g,龟甲胶100g,蜂蜜100g。
【加减参考】形寒肢冷便溏者,可加干姜30g、桂枝60g以温脾化饮,甚者加附片50g以振奋脾阳;脾肺两虚者,可与玉屏风散配合应用。
【处方分析】本膏方以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取用六君子汤健脾燥湿之效,再佐以细辛、白芥子温化痰湿;白果、制远志燥湿化痰;紫苏子、桑白皮、蜜款冬花、葶苈子降气平喘;竹茹、川贝母清肺平喘;枳实化痰除痞;玉竹、龟甲胶滋阴润燥;大枣健脾养胃。全方共奏益气健脾、化痰平喘之功。
【调理原则】益气健脾,化痰止喘。
【应用范围】脾气虚弱型支气管哮喘。
【膏方制作】将生晒参、川贝母打细粉,龟甲胶打粉,蜂蜜炼嫩蜜,过滤,备用。余药加8~10倍量清水,浸泡5h后煎煮2h,过滤取汁;药渣加入5~6倍量清水煎煮1.5h,过滤取汁;药渣加适量清水煎煮1h,过滤取汁;将3次煎煮的滤液合并,加热浓缩至清膏;将生晒参、川贝母细粉先用适量药汁搅拌成半流质状,放置1h左右,搅拌均匀后加入清膏中,调文火浓缩;加入炼蜜、阿胶粉,搅拌均匀,保持加热10min左右,最后浓缩成膏,分装。
【用法用量】每次15~20g,每日2次,上下午各1次,温水融化后服。
【制膏分析】本膏中生晒参、川贝母细粉加入清膏前应加药汁润湿后放置1h左右,一可防止细粉结团,二可使膏体较为润滑;药粉加入后要加热15min 以上,保证粉剂中的细菌灭活,以防膏方发霉变质。蜂蜜加水,炼制成嫩蜜,除去其中的杂质,蒸发部分水分,破坏酵素,杀死微生物,增强黏合力。龟甲胶没有单独烊化,是为了避免胶体粘在器具上造成浪费。将龟甲胶粉直接加人稠膏中,操作时注意加快搅拌,直至成膏;加热时间10min左右,以保证龟甲胶充分烊化且收膏时间不会太长。
该内容出自《闽派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