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膏方的保存
膏方要长期服用,膏方的包装储存直接影响膏方的疗效。如果膏方贮存不当,服膏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问题。为了使膏方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膏方的存放方法至关重要。
在膏方制作后,首先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盖。膏方应贮存在瓷罐中,亦可存放在搪瓷烧锅内,但不宜用铝锅作为容器。应存放在阴凉处,如冰箱里,避免靠近火炉旁,以防霉变。
每天服用膏方时,不要将水分带进罐里,促使发霉变质,建议放一只固定的汤匙在罐里。为了防止膏方霉变影响疗效,建议采用一些实用的方法进行“过渡”:将贮存膏方的大容器改为小容器,即在膏方加工收膏结束时,待膏方温度下降到适当程度,但尚未凝固时,进行灌装。一般每个小容器盛装5—7天的用量,全部进入冰箱冷藏保存。服用时只取一小瓶,服完再取。这种方法既可防霉变,又方便携带。
如遇冬令气温回升,或者气候潮湿可能会在膏方上出现一些霉点,此时宜用清洁水果刀刮去表面有霉点的一层,再用隔水高温蒸烊,但忌直接将膏锅置烊火烧烊以免焦底,应忌盖,待完全冷却后再把盖子盖好,避免盖上面的汤水落在膏面。当然,如果霉点较多且在膏面的深处也见有霉点,这样就不能服用了。
二、膏方的服用方法
服用时间:有空腹服、饭前服、饭后服、睡前服等几种。滋腻补益药宜空腹服;胃肠道疾病药宜在饭前1小时左右服;心、肺等病的药物一般在饭后半小时服;养心安神的膏滋药,宜在睡前服。
服用剂量:要根据病情或身体情况及药物的性质决定。一般每日2次,每次服1匙,用开水冲烊饮服。病情较重、体质较强的人,剂量可稍大一些;病轻者或老年人、妇女、小孩等用量稍小一些。
服膏滋药期间,如遇伤风感冒、伤食、腹泻等情况,应暂时停服,待上述急性疾病治愈后再服。
服膏方进补阶段,应注意忌口,如膏方中有人参时,忌食萝卜、莱菔子、红绿茶等;阳虚便溏畏寒者忌吃生冷食物;阴虚便秘、潮热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遵照医嘱配合执行。
此外,有经验的医生会因人而异地要求患者先服用一些开路药,目的在于为患者对膏方的消化吸收创造有利的条件。特别要保护胃气,不使胃气挫伤。
临床常看到一些患者舌苔厚腻,没有食欲,同时感觉胸胁痞闷,说明该患者有湿困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减弱的征象。如果不改善这些症状就急于服用膏方,势必影响对膏方的消化吸收,非但达不到进补的目的,反而会产生不适的症状,适得其反。遇到这样情况,应该听取医生建议,先服用运脾健胃、理气化湿的中药,以达到改善运化的目的。对于脾胃功能正常的人来说,不强调必须服用开路药,可以直接服用膏方,做到及时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