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 是补气升阳的代表方,为内科临床常用方剂。谢老师从事肛肠临床教学、诊疗工作四十余年,她崇尚中医辨证施治,灵活应用中医经典方剂,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她将“补中益气汤”引用到肛肠科,用于治疗内痔脱垂、脱肛、便秘等肛肠科疾病,取得满意的疗效,成为其临床应用最为得心应手的几个方剂之一。
“补中益气汤”源自《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甘草、当归、陈皮、白术、升麻、柴胡等八味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的功效,在临床上主治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头痛恶寒、渴喜热饮、少气懒言,或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脉虚软无力,及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等症属中气虚陷者。
谢老师认为凡是属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而导致的肛肠疾病均可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在临证之时,注意辨证加减,莫不奏效。
1、内痔脱垂,症见便时肛内肿物脱出,脱出物呈桑椹状,便后可自行回复或需用手推回,伴有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脉弱无力者。
2、脱肛,症见便时肛内直肠粘膜脱出,脱出物呈圆锥状,表面红润,便后可自行回复或需用手推回,伴有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脉虚软无力者。
3、便秘,症见大便难解,无力排便,用力则汗出,指诊见直肠腔内积粪,质软而粘,伴有神倦乏力、少气懒言,舌质淡苔白、脉虚软无力者。
内痔脱垂多因素体脾胃虚弱,或因久病体虚,脾虚气陷,摄纳无权,而只致内痔脱出;直肠粘膜脱垂多见于小儿或年老体弱多病的患者,多系先天不足,或年老久病体弱,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而致。气虚便秘,多件于老年体弱患者,脾虚健运失职,运化无权,无力推动肠道排便。三者皆为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而致,而补中益气汤恰为补益中气的代表方,固以之治疗上述各种疾病,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临床病例:
患者陈某某,男性,76岁,以“大便排出困难”为主诉就诊,患者自诉近两三年来,大便数日一行,排便费力,常需靠药物助通,平素有便意之时,临厕需用力努挣,汗出短气,排出少许粪便,大便并不干硬,便后疲乏,查面色晄白,舌淡苔薄脉弱无力。肛门指诊,肠腔内积粪,质粘。诊断为“便秘”属脾虚气弱,传导无力,治宜健脾益气润肠,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一周后复诊,患者诉症状有明显改善,连续服用一个月后,症状消失,可自行排便。
补中益气汤为补气升阳的代表方,以少气懒言,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方中以黄芪为主药,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辅以党参、炙干草、白术益气健脾,合主药以益气补中;佐以陈皮理气和胃,当归以养血,更用少量升麻、柴胡协助主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诸药合用,则脾胃强健,中气充足,推动有力,便秘可除。临床上用本方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的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以及久泻久痢属中气虚陷者,谢老师将“补中益气汤”引用到肛肠科治疗便秘,她认为该患者当属气虚无力推动肠道排便,故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以达到治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