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以来,我充分体会到谢老师以“治未病”的思想指导肛肠科的临床医疗实践的重要性,进一步领悟到了“治未病”思想的精神实质。
“治未病”源自《内经》,在第二章《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以及“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充分体现了古代医家防重于治的思想。“治未病”的思想主要可概括为:“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和“瘥后防复”这三个方面。
预防为主亦是我国当代的医疗方针,《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之作,是中医学的渊源和精华所在,充分认识到我国传统医学中“防重于治”的精神与方法,并以之指导我们的医疗实践,是当代医家的神圣职责。谢老师堪称灵活应用“治未病”思想的典范。
谢老师认为,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主张通过合理饮食、运动锻炼、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系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以适应客观自然条件的变化,达到维护“精神内守,真气从之”的健康状态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预防疾病的目的。《黄帝内经》有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其主要是指人们要掌握自然规律,根据天地阴阳法则调和各种方式,有节制、有规律地安排饮食和起居。
谢老师长期以来就以“治未病” 的思想指导肛肠科的临床医疗实践。首先,她要求我们对每一位就诊的患者积极进行预防肛肠疾病的健康科普宣传,通过各种形式让每一位患者充分了解肛肠疾病的基本知识,使患者对肛肠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以及如何进行预防有了一定的认识,一方面加强了患者对肛肠疾病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而且一旦发生疾病,就能及早到医院就诊,以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使病情加重或演变他症。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
其次,对就诊的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按照肛肠疾病的诊疗常规进行规范的治疗,充分发挥中医中药特色,充分体现中医中药在治疗肛肠疾病中的优势。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分别采取了中医辩证施治,配合中医药膳治疗的中医内治法和中药熏洗、中药超声雾化、中药保留灌肠、注射治疗、中药外敷、耳穴埋豆等一系列中医外治疗法和手术治疗。她认为药膳对肛肠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都有一定的作用,并且制作方便,经济适用。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应用。在古代医书中,早就纪录了应用熏洗疗法来治疗肛肠疾病,其中苦参汤和五倍子汤就是著名的熏洗方。可在每日便后,洗净肛门,以中药或草药煎汤先熏后洗,可促进肛门部的血液循环,对预防和治疗肛肠疾病都有很好的作用。另外,体育锻炼也是有效预防肛肠疾病发生的方法之一,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诊疗常规中,还专门就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向病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患者得以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第三,对于痊愈的患者,她要求我们要特别交代患者,叮嘱他们要注意饮食、休息,注意劳逸结合,教会他们如何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并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健康功能锻炼,增强体质以预防瘥后复发。比如对于“痔疮”患者,交代他们在日常饮食中多吃蔬菜、水果及含粗纤维的食物,不饮酒,少吃辛辣刺激之品,以防便秘,同时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3~5分钟之内,避免久坐、久蹲,避免用力努挣,每次便后以温水清洗肛门,保持肛门清洁。平时可适当做些提肛运动,以防复发。
在谢老师的教导带领下,我们科室的每个医护人员都成了“治未病”的贯彻者和宣传员,在临床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今后的临床医疗实践中,我们还将继续贯彻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以尽医者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