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范围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思想 > 学术思想 > 详情
分享到:
 
“白头翁汤”的临床妙用
来源: | 发布:2014-04-12 | 浏览:5843

谢老师在临床遣方用药上,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遵古而不拘古。她临证之时,取法立方十分重视古典医籍,善于采取众家之长,随证加减,其处方思路广泛而灵活。她强调应用中医中药应重视中医的临床辩证,同时要掌握现代的医学理论,临床组方用药时,综合考虑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在方中适当选用一些经过药理研究表明,具有确切疗效的中药,使之在临床应用中能够发挥更加显著的疗效。
    “白头翁汤”是老谢师在临床上经常应用的又一个代表方剂,老谢师在临床上应用“白头翁汤”治疗各种肠炎,根据中医辨证,随症加减,灵活应用,颇为得心应手。
    谢老师根据“白头翁汤”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用于治疗热痢下重,腹痛,里急,便脓血者。在临床上将之用于湿热疫毒下注大肠而引起的便血、里急后重诸症,同时根据临床辩证加减用药,佐以行气活血、凉血止血、缓急止痛等中药,如出血明显者,可加入地榆、槐花、白芨等,痛剧者可加入延胡索等药,热甚者可加入蒲公英、紫花地丁等药,无不得心应手随药而愈。盖因肛肠科之便血、里急后重诸症,多因脏腑本虚,或由于外感湿热疫毒病邪、或因饮食不节、或由于情志失调伤及脾胃。脾胃既伤,则健运失职,升清降浊之功能受损,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肠腑气机不利,湿热疫毒之邪积滞肠腑,蕴结大肠,下注魄门,毒邪交结肛门、直肠,肠膜血络受伤而成。其病位在直肠。在肠镜下可见到直肠黏膜色红、充血、水肿或糜烂溃疡、出血。而白头翁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善于治疗湿热赤痢,黄柏药性苦寒,功能泻火燥湿解毒,擅治热痢、泄泻,秦皮功能清热燥湿,擅长治疗菌痢、肠炎;黄连药性苦寒,与上述三药均入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再于临床上根据辩证加药,能够达到驱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的治疗目的。
    谢老师认为,既然“白头翁汤”在口服应用时,对各种肠炎都有明显的疗效,如果能将这些药物直接送入肠腔,直接作用于病灶,那么,其治疗效果应该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患者就不会因为药物苦寒碍胃难以坚持治疗了。于是,在此基础上,谢老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应用上述方药,将药液浓煎后以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上述诸症,由于中药保留灌肠,能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局部,药液到达病灶局部的浓度也高,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可直接透过肠黏膜或创面吸收而发挥其治疗作用,同时温热的药液可使局部的气血得以温通,促进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另外,药液保留灌肠也避免了药液成分受胃酸破坏和苦寒碍胃,使病人不耐久服的弊端,因此,应用药液直接保留灌肠的治疗方法比口服治疗取得了更好的疗效。
    “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四位药物组成。在《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中有云:“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金匮亦有云:赤痢后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同时,根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头翁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以及痢疾杆菌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具有消炎作用;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秦皮对痢疾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擅长治疗菌痢、肠炎;因此,该方能起到消炎的作用,只要在临床上灵活应用,就能达到治疗目的。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路102号 | 邮编:350001
电话: (总值班:0591-87678569 医务处:0591-87678576) | Email:fjsfzszyy@126.com
版权所有:福州市中医院 ©2025 | 闽ICP备08011358号-1 网站建设:海西天成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