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范围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赏析 > 案例赏析 > 详情
分享到:
 
腹痛
来源: | 发布:2017-06-05 | 浏览:6251

患者女,37岁,黄某。

体格偏瘦,头发少,论述病情喋喋不休,自顾自语。

主述:腹痛13

现病史:患者1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脐周及左腹部为主,伴腹泻,与中药调服后腹泻好转,疼痛程度尚可耐受,吹风后自觉左半边脸麻木感,于医院注射“弥可保”后自述可缓解,自觉心慌烦闷,寐差。辰下:腹痛,以脐周及左腹部为主,眼睛干涩,大便干,偶有咳嗽,痰色黄,舌红,苔白厚腻,脉沉。

既往史:面瘫病史,已愈,目前面部未见口眼歪斜。

上一诊以腹泻为主述就诊:

藿香10g           木蝴蝶10g  陈皮10g   焦三仙各20g

白豆蔻6g(后下)  生山药50g  仙鹤草30g 六一散10g

荷叶10g           石榴皮6g   甘草6g

上方三贴后患者自述腹泻好转,且粪常规指标正常。

现大便干结可上方加生槐米15g

复诊:

生黄芪30g  桂枝10g     生杭芍18g   红枣15g

当归6g     夜交藤30g   太子参15g   合欢皮10g

黄精15g    楮实子15g   白蒺藜15g   麦冬15g

五味子15g  炙甘草6g    谷麦芽各30g

按:初见患者,性情急躁,心中烦闷,初以为当为柴胡证,然师言,此为小建中汤证,小建中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由饴糖、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既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又能调和阴阳,柔肝和脾。通过“辛甘化阳、酸甘化阴”的方法,使物质和动力俱全而建立起中焦志气,使补益之品达其病所起到温补脾胃,甘温除热,补益心脾。《伤寒论太阳病中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少阳病篇》“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再与小柴胡汤。”“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睃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此病症当辨气血不足,失于温养。患者体瘦,面黄,既往因外感风邪而至口僻,可知患者气血不足,而致外邪易袭。方中以小建中汤为基础,合当归补血汤则补气生血之力强。生脉散,益气生津,久咳之证。对夜寐欠佳的病家,常加用夜交藤、合欢皮,引阳入阴,治疗失眠之力强。楮实子《名医别录》中记载为上品,甘、寒、无毒。功用大补益。具有滋肾益阴、清肝明目、利水消肿等功效,临床可用于治疗老年痴呆症、不孕症、肝损伤、眼部疾病、腹腔积液等病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路102号 | 邮编:350001
电话: (总值班:0591-87678569 医务处:0591-87678576) | Email:fjsfzszyy@126.com
版权所有:福州市中医院 ©2025 | 闽ICP备08011358号-1 网站建设:海西天成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