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范围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护理 > 中医护理 > 详情
分享到:
 
糖尿病的中医护理常识
来源: | 发布:2017-06-16 | 浏览:7229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精神因互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互抵抗等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的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眼、肾、心脏、足等部位的病变。
        糖尿病一般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又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青少年糖尿病,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腺B细胞作出攻击并杀死它们,结果胰脏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Ⅱ型糖尿病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更强的遗传性和环境因素,并呈显著的异质性。目前认为发病原因是由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合并存在。它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糖尿病的调护原则
        对于糖尿病应做到“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相结合。 无糖尿病者,应做到未病先防,如平时应积极采取养生防病措施;偶尔发现1-2次血糖升高,即应引起重视,如定期复查、及时开展防与治。 一旦患有糖尿病,要重视饮食和运动调节,以防止进一步发展;还要防止慢性并发症的产生,并防止急性并发症的产生。加强摄生调养,尤其要保持心情舒畅,不必恐惧、焦虑和紧张。只要情志畅达,气血阴阳协调,自然有益于本病的康复;注意劳逸结合,紧张的脑力劳动者尤需注意休息,如长期精神紧张会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小动脉收缩,从而使血压增高。
        糖尿病的饮食调养
        1、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人需要坚持的治疗方法。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饮食方案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3、糖尿病饮食中要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质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饮食注意事项
        一、定时定量和化整为零
        定时定量是指正餐。正常人推荐一日三餐,规律进食,每顿饭进食量基本保持平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与降糖药更好的匹配,不至于出现血糖忽高忽低的状况。
化整为零是指零食。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允许病人吃水果,以补充维生素。但吃法与正常人不同,一般不要饭后立即进食。可以选择饭后2小时食用水果。吃的时候将水果分餐,如:一个苹果分2-4次吃完,而不要一口气吃完。分餐次数越多,对血糖影响越小。
        二、吃干不吃稀
        建议糖尿病人尽量吃‘干’的。比如:馒头、米饭、饼。而不要吃面糊糊、粥/泡饭、面片汤、面条等。道理就是越稀的饮食,经过烹饪的时间越长,食物越软越烂,意味着越好消化,则升糖越快,所以无论什么粥都不宜吃。
        三、吃硬不吃软
        糖尿病饮食中,同样是干的,我们更推荐‘硬一点’而不是‘软一点’。道理与上面相同。
        四、吃绿不吃红
        食物太多,很多病人不能确定哪个我是该吃的,哪个是不该吃的。一般绿色的,多是含有叶绿素的植物,如:青菜。而红色的含糖相对较高,不宜食用。如吃同样重量的黄瓜和西红柿,西红柿可以明显升糖。所以,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绿色’的一般比较保险。
        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美国一位著名的糖尿病学家说过,基因可以决定谁患糖尿病。但在患上糖尿病的过程中却有很多变量,这个变量就是锻炼、饮食结构和年龄。长期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改善肌糖原的氧化代谢及心血管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少并发症,减少降糖药物剂量。另外,运动还可以陶冶情操,消除应激,改善脑神经功能状态,放松紧张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要量力而行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一定要量力而行,盲目的运动方法不仅起不到保健的功效反而会加速并发症的发生:锻炼前一定要征得医生的许可,特别是那些平时不爱动的患者。与医生商讨的内容包括:进行哪些运动,寻找最佳锻炼时间,锻炼对某些药物疗效可能产生的影响。为了达到最理想的健身效果,建议每周中等强度锻炼2.5小时。比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等。但是在行这些运动之前一定要问问医生这些运动是否适合自己的情况。如果患者正在使用胰岛素或其他降糖药,应该在锻炼前半小时测血糖,并在做准备活动时再测一遍,以判断是否适宜锻炼。患者在锻炼最好遵循以下原则:
        1.血糖低于5.6mmol/L:血糖过低,锻炼不安全。建议锻炼前适当吃点含糖零食,比如水果或饼干等。
        2.血糖为5.6—13.9mmol/L最适合锻炼,比较安全。
        3.血糖大于等于13.9mmol/L:这是“警戒”血糖水平。为安全起见,最好检测尿酮体。酮体过高意味着体内胰岛素不足,此时强行锻炼会导致酮症酸中毒,属于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建议等酮体下降后再进行锻炼。
        4.血糖大于等于16.7mmol/L:锻炼最不安全,需要马上去医院找医生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锻炼结束后,应立即查血糖,之后几小时还应再查几次。锻炼中越是用力,影响血糖的时间就越长。锻炼后数小时仍可能出现低血糖。此时应适当吃点甜食,如水果或饼干、喝一小杯果汁等。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适当的锻炼并及时查血糖是非常重要的。
        糖尿病患者锻炼要有技巧性
        糖尿病患者如何参加健身运动呢?这要根据患者具体的健康状况而定。就总体而言,糖尿病患者的健身训练安排,应以上肢上体为主,给予适当的负荷运动强度,以达到有效促进气血循环的效果。 

内分泌科护理单元供稿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路102号 | 邮编:350001
电话: (总值班:0591-87678569 医务处:0591-87678576) | Email:fjsfzszyy@126.com
版权所有:福州市中医院 ©2025 | 闽ICP备08011358号-1 网站建设:海西天成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