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范围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赏析 > 案例赏析 > 详情
分享到:
 
咳嗽医案一则
来源: | 发布:2019-12-06 | 浏览:6422

患者,黄XX,女,79岁,平素纳差,不思饮食,身困,2周天出现咳嗽,咳痰,痰白质黏,量多,不易咳出,无发热、恶寒,无胸闷、胸痛,无气短、喘促,无汗出,口淡不渴,大便2次/天,小便尚可,寐差。舌暗淡(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滑。

一诊:苦杏仁10g    黄芩10g     桔梗6g       北沙参10g

淫羊藿6g     黄芪30g     半夏6g       茯神 30g

陈皮10g      豆蔻6g      砂仁6g(后下)   苍术 9g

厚朴10g      丹参10g

X7剂,日1剂,水煎服200ml,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患者诉咳嗽较前减轻,痰量较前减少,易咳,食欲较前稍多,大便夹杂食物残渣,质偏稀,舌暗淡(边有齿痕),苔白稍腻,脉滑。故加麦、谷芽各12g以消食和积,白扁豆6g健脾益胃。

按语:患者年老,脏腑渐虚,脾胃虚弱,运化失常,痰湿中阻,久而可入里化热,或成瘀,痰瘀互结,肺气宣肃不利,故见咳嗽、咳痰。方中,杏仁降气敛肺平喘;黄芩善清肺热,桔梗载药上行,北沙参滋阴润肺,厚朴温化胸阳,淫羊藿温补脾肾,温化痰饮,黄芪益气健脾,半夏、苍术燥湿化痰,陈皮行气化痰,豆蔻、砂仁健脾化湿,丹参活血化瘀。内伤脾虚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尤其应当注意起居饮食的调护,可据病情适当选用梨、萝卜、山药等。注意劳逸结合,缓解期应坚持“缓则治本”的原则,补虚固本以图根治。《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脾病候》:"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溲不利,身重苦饥,足痿不收……是为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 上医应未病先防,预防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御寒抗病能力。同时注意保持精神愉快,吃饭要专心,饭后稍休息,注意保暖,夏季亦不可贪凉露宿,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适当做做保健操和太极拳等运动。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路102号 | 邮编:350001
电话: (总值班:0591-87678569 医务处:0591-87678576) | Email:fjsfzszyy@126.com
版权所有:福州市中医院 ©2025 | 闽ICP备08011358号-1 网站建设:海西天成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