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以及养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医疗保健的实践经验积累和理论总结而形成的。
实践是中医思维的起点,郑承铎老中医在近40年的行医生涯中,结合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上工治未病”的理念,重视“扶正以祛邪、固本以扶正”的治疗原则,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在行医诊病的过程中强调养生,从而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已变防渐,防病于未然的目标。在其诊治指导下的慢病患者,遵循其“治未病”理念者较少出现病情加重,在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同时减轻了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其主要的临床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如下:
一、整体观念
郑承铎老中医强调要把人体的各部组织、器官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认为人的生存状态、生活习惯等以及气候因素、地理因素、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决定了个体的体质状态,既强调人体内部的联系,又重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均是密不可分的。故而其在行医过程中每有问诊,在了解病脏所疾之外,尚要询问他脏之症候,同时不忘了解患者的起居饮食等生活状态,以求从患者体质上找出五脏失衡患病之所在,在急则治标的同时不忘其本,随证治之。其强调后期治本的重要性,防止病情迁延反复加重,特别是慢性疾病的无症状状态或稳定期的诊治。其研究所在城市福州的地理气候特点,提出病而每多夹湿,重视祛湿治疗,善用藿朴夏苓汤、温胆汤加减化裁等。且认为祛湿之职尤重在脾,而脾胃为后天之本,当重在调补以行其职。
二、辨证论治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一定的症状、体征等现象来表现出来的,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人们也总是透过疾病的外在表现来认识疾病从而进一步去揭示疾病的本质。中医学认为疾病的临床表现以症状、体征为基本组成要素,辨证即是通过疾病的症状及体征,对疾病处于某一阶段的各种临床表现,结合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从而对疾病的致病因素、病变部位、疾病的性质和发展趋势,以及机体的抗病反应能力等做出病理概括。郑承铎老中医认为对于肺系病迁延难愈的一类病人,往往临床症状多而复杂,入手诊病很难切中要害,需要在四诊合参的基础上同时应用中医理论及思辨方法去解读现代医学对疾病的检查结果及病理认识,衷中参西辨其根本,随证治之,方可获得显效。
三、治未病
郑承铎老中医始终强调“上工者治未病”,无论是急性病,还是那些反复发作的慢性病人群来说这一点都非常重要。根据病情需要,随证用药或进行养生宣教,使得患者能够认识到已病防变,瘥后未病防发的重要性,从而将治未病落实到细节。在应四时之规律起居有常、饮食有节、运动有度、调畅情志等养生具体措施方面,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半定量化制定方案,佐以药食调摄,以期机体阴平阳秘、百病不生。
而郑承铎老中医具体的临证经验则可在相应的医案中详细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