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一个特殊的节气——秋季的中分点,秋分来临!我们将进入凉爽的秋季。 “一场秋雨一场寒”, 秋雨降水量不会很大,但可一次次地把气温降低,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在舒适的同时,可别忘了 “多事之秋”噢,秋天是人们易生病的季节,此时大家(特别是儿童、老人)要得宜养生,为健康地度过秋天。
调整饮食,养阴温补。秋分过后,阳气渐收,阴气逐增。要根据自身体质调整饮食,如过敏体质,在此时可适当温补“补气”;又如有的人在此时容易眼睛干涩、干咳舌燥,但没有出现红、肿、痛的现象,主要是唾液腺分泌较少,要适度服用养阴食物,但不适合吃太多阴寒食物。秋季推荐适量吃水果有苹果、柿子、柑橘、梨、葡萄等。
心性平稳,保护元气。《黄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接近自然、吸收天地精华,适当运动,活血运气,同时要注意身、心、息的调整,保持心性平稳,保护生机元气。
适当秋冻,老少有别。小儿是纯阳之体,过暖则会反而助长阳气消耗阴液,对小孩来说,过早过度保暖,身体出汗大人不易觉察,反而容易感冒。秋分之时,儿童还是要把握适度和渐进的原则,少穿衣,让肌肤接触空气阳光,增添“秋冻”的底气。老年人御寒能力差,应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感冒。但不管老人还是儿童,在适当“秋冻”的过程中,一定要配合温服,包括三餐和饮水。
怡养脾胃,秋之当时。中医认为,秋分养生宜养脾胃。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定时定量,少食多餐,不吃过凉、过烫、过硬、过辣、过黏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中医养生学家还提倡在秋季期间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在配制这些粥品食疗时,不妨选用一些中药,如枸杞、百合、怀山药、黄芪、党参、茯苓、丁香、豆蔻、桂皮等,可以提高保健强身、预防疾病的功效。
药膳推荐——百合南瓜羹
【材料】南瓜、鲜百合、枸杞子、冰糖、蜂蜜。
【做法】1、将南瓜洗净,去皮及瓤,切成大块,放入锅中煮烂,冷却后盛入打汁机里,加蜂蜜打成茸状;百合去蒂,掰成小瓣,洗净;枸杞洗净泡软备用。2、锅中加适量的清水,放入百合煮至近熟,加枸杞、冰糖,最后加入南瓜茸熬浓即成。
【功效】补中益气、清心安神、消炎排毒、润肺止咳等。
展开阅读——秋来南瓜品更香
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解毒功效。它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糖类、类胡萝卜素、果胶、矿物质和氨基酸,常食南瓜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视力,促进骨骼发育,排毒养颜,降低饭后血糖和胆固醇,对前列腺肥大、动脉硬化、胃黏膜溃疡、结石等,也可起到防治作用。南瓜亦饭亦菜,青嫩之时,可素炒、可炖汤,可做馅儿包包子,秋后的老南瓜味儿更醇更足,特别是经霜的老南瓜可以贮藏日久,风雪弥漫的隆冬时节蒸煮南瓜粥、南瓜干饭,那风味更让人迷恋。
药膳推荐——菊花粥
【材料】菊花、粳米。
【做法】1.取菊花花瓣用开水焯过备用。2.花蕾和花托煮水取滤液。3.将菊花液与粳米同煮成粥。4.装碗后把菊花瓣均匀的撒在粥面上,吃时搅拌均匀。
【功效】清心、除烦、悦目、去燥。
展开阅读——轻身延年话秋菊
菊花是金秋当季花卉,不单给大自然增添迷人的魅力,还是保健佳品。《神农本草经》记载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菊花制剂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增加血流量,加强心肌收缩和增加耗氧量;菊花水煎剂有加速胆固醇代谢的作用,对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有很好的疗效。由此看来,菊花不仅仅好看,还是药食相宜的佳品。菊花与粳米为粥,粳米可中和菊花寒性,久服不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