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立春”节气到了,这是千世纪第一个庚子年的立春,也正是我们抗击“2019-nCoV急性呼吸疾病”的关键时刻。
《黄帝内经》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然而2019年我国南方很多地区出现暖冬,冬季当寒反暖,这种异常气候,容易形成瘟疫。武汉去年也是暖冬,且阴雨连绵,湿气很重,这不,瘟疫来了。我们福州2019年的冬天也是暖冬,希望2020年不要有倒春寒,春暖花开送瘟疫!
春季是流行病易发时节,古有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对2019-nCoV急性呼吸疾病,我们要认真做好防控工作。张伯礼院士谈到防控疫情除“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外,更强调应用‘治未病’理念,加强预防干预”,例如少去空气不流通、人流聚焦的公共场合,维持正常规律生活作息,合理安排饮食,不食野味,多喝水,多摄入新鲜水果蔬菜,培养良好卫生习惯,进行适度居家锻炼,保持室内通风、保暖,注意休息勿过劳,保持平和心态,做好自我防护等。
预防疾病归根结底还是人的自身状态起着重要作用。正如中医理论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2019-nCoV病毒尤其会趁皮肤和黏膜的局部免疫力下降时侵入,提高机体防病能力是防控2019-nCoV急性呼吸疾病的基础。因此,大家要顺应气候与节气变化规律,疫情期间加强饮食营养,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均衡营养,合理膳食,提高机体免疫力。
立春节气,阳气升发,人体新陈化谢的速度开始加快,保护阳气宜多吃辛甘发散之品,如豆豉、葱、姜、蒜、香菜、芥菜、韭菜等,以适应万物的升发。《说疫全书》中记载:“出入可食姜蒜,或以鼻塞”,说明升发辛散之品有利防疫。
特别提醒,庚子年需要注意肺病和肝病的防治,2019-nCoV急性呼吸疾病损害病位在肺脾,病性属阴病,以伤阳为主线。结合春天养生保健要升阳养肝,饮食营养要注意润肺清燥、酸甘化阴,同时要兼顾防湿邪,适当芳香避秽化浊(中药香囊芳香避秽是强项)。
药膳推荐1——艾姜糖
《说疫全书》书中有“姜糖饮”治瘟疫的记载:“姜糖饮,治瘟疫兼治伤寒,白糖一两,生姜五钱捣,滚水和服,不应再服”。当前正处于阴冷的早春之际,又值寒湿瘟疫流行,我院艾姜糖膏方可适用于预防食服。
【材料】艾叶10 g,鲜生姜30 g,红枣6 g,红糖100g。
【做法】将鲜生姜榨汁,过滤取生姜汁;生姜渣同艾叶、红枣一同煎煮取滤液;生姜汁、滤液合并,加热浓缩至一定程度,加入红糖,小火浓缩至膏状即可。
【功效】祛寒除湿、温经通脉、暧宫温胃、益气养血。适用于湿气重、寒气重、阳虚肥胖、脾虚湿盛人群以及宫寒痛经患者,产妇,中老年人食用。
【用法】取本品适量用温开水或温奶调服;或加水一碗、鸡蛋一个,煮蛋花服用。
药膳推荐2——百合杏贝炒芥菜
【材料】鲜百合30g,甜杏仁10g,川贝母粉3g,太子参15g,芥菜100g,油、盐等调料适量。
【制法】将鲜百合掰瓣洗净,甜杏仁浸泡去皮,芥菜切段,太子参煎煮取滤液。在热油锅中放入甜杏仁,稍炒,加入太子参煎煮液、百合、川贝母粉加盖焖煮,汁将收成时加芥菜段快速炒熟,调味。
【功效】润肺止咳、宣肺豁痰、益气健脾。适用于咳嗽,咳痰无力,痰少而粘,口干唇燥,身倦懒言,或有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质淡或红,少津,脉弱等。
药膳推荐3——黄芪红枣茶
【材料】黄芪15g,红枣5枚
【制法】黄芪、红枣清水浸泡半小时,大火煮开后改小火再20-30分钟即可,代茶饮。
【功效】益气养血,固表升阳,健脾安神。适用于气血双虚症见头昏、眼花、畏寒、手脚冰冷、容易疲倦或没有力气、月经不调、低血压等的日常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