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指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在此时节,天气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变化大,今年还出现了“倒春寒”。
这几天福州气温低、风大,要注意 “春捂”防寒,不要急于脱去厚衣,以防感染风寒之邪而致病。当前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是怕高温、不怕低温的,可能在低温的环境下更稳定、更活跃。因此,此时节更要做好防寒保暖,尤其是清晨与夜晚,宁可穿厚衣盖厚被;多锻炼身体,晒晒太阳,食用些健脾温阳食物,以保存阳气,增强抵抗力。
与立春时节一样,雨水时节要注意依然要注意养护肝脏,同时也要注意调养脾胃。中医认为,属木的肝脏与属土的脾脏在五行属性上息息相关,土可以滋木,木过旺则会克土,即脾胃功能好可以滋养肝脏;肝气疏泄过多脾胃虚弱,肝气郁结脾胃之气也会受到影响而瘀滞。
当前正值疫情关键期,中医防治病毒,不是把病毒杀死,更重要的是调动人的正气,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强健,免疫力提升了,就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资本。
春寒料峭,雨水时节降雨增多,湿气常夹寒而来,因此,加强脾胃调理,要多食用健脾祛湿、温中和胃的食材,如薏苡仁、茯苓、山药、扁豆、莲子、鲫鱼、猴头菇、小米、生姜、大枣、胡萝卜、土豆、西蓝花、南瓜等。
《千金月令》记载,“正月宜食粥……一日发黄粥,以补肾。二日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三日紫苏粥……煎汁煮粥”。雨水时节养生粥可以顾护脾胃、平调寒热。李时珍称,“小米粥可益丹田,还能治反胃热痢,补虚损,开肠胃”。小米粥有“代参汤”的美称,可健脾养胃,烹煮时加入山药、红枣、连子、百合、南瓜等同煮,营养加倍。
药膳推荐1——五指毛桃姬松茸鸡汤
【食材与药材】五指毛桃30g,莲子15g,山药15g,姬松茸50g,大枣5枚,生姜3片,母鸡1只。
【烹饪方法】鸡洗净,斩大块,放进沸水中略焯;姬松茸用温水泡发后,洗净;红枣掰开,去核,连同其他洗净的食材一起置于砂锅,加入清水及少许白酒,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炖两小时,调味即可。
【推荐应用】补脾益肺,健胃益肾,补虚强身。本道药膳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温而不燥,能有效增强免疫力。对于支气管炎、气虚、食欲不振、贫血、胃痛、慢性胃炎及产后少乳等病症都有一定的作用。
药膳推荐2——胡萝卜姜枣蜜
【食材与药材】胡萝卜,大枣,生姜,蜂蜜。
【烹饪方法】蜂蜜炼成嫩蜜;取胡萝卜与生姜榨汁备用;余渣与大枣共煮到枣烂,过滤,取滤汁;合并以上榨汁和煎液,浓缩,加炼蜜文火共炼成膏。
【推荐应用】补中益气,散寒驱湿,润燥止咳。对于过敏性鼻炎、气喘、瘙痒、咳嗽及干眼等病症有一定作用。
【用法用量】 每天2次,每次取一勺温开水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