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范围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临床诊疗 > 临床诊疗 > 详情
分享到:
 
肖诏玮主任“二麻蠲喘汤”的证治分析-马榕花
来源: | 发布:2020-09-24 | 浏览:3573


肖诏玮主任从事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是福州市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福建中医学院教授,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顾问。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经验丰富,临床常用的“二麻蠲喘汤”,对小儿支气管哮喘等病证,疗效显著,现分析介绍如下。

1  组成和功用

二麻蠲喘汤的主要药物:麻黄、射干、白果、苏子、厚朴、佛手、莱菔子、地龙、白术、买麻藤、胡颓叶。功效宣肺降气,化痰平喘止咳。主治风邪外袭、痰湿内蕴、肺气宣降失调之咳喘证,包括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性哮喘,症见咳嗽,气急或有喘促,胸闷,痰多难咯等。

2  方药分析

二麻蠲喘汤源自《定喘汤》及《射干麻黄汤》,二方均能宣肺散邪,或清热化痰,或温肺化饮以平喘止咳,为临床治疗咳喘的常用方剂。然小儿病理特点为脏腑娇嫩,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肝常有余。肺脏娇嫩、肺气不足,卫外之阳不能充实腠理,故易为外邪所侵,肺失宣肃而生痰;脾常不足,易生痰贮肺;食滞胃肠郁久化热,蕴湿成痰;肝火乘肺刑金,炼液成痰;肾常虚,易水泛为痰。痰湿内留,若感受外邪或接触异气,则肺失宣肃,气逆痰动上干于肺而为咳喘。而善治痰者,先治其气,气顺则一身津液则顺矣。故肖老本方治咳喘立意于宣降肺气,化痰止咳平喘,治疗上重视肺、脾、肝、肾的内在联系,治其生痰之源。选定喘、射干麻黄汤二方之主要药物射干、麻黄、白果、苏子,并进行重新组合。方中麻黄宣肺定喘,兼解表邪;白果敛肺止咳,化痰平喘,两相配伍,一散一收,既可加强止咳平喘之功,又不致耗散肺气;苏子降气化痰,与麻黄相配,一宣一降,调畅肺之气机,祛痰平喘;射干消痰散结,除喉间痰鸣如水鸡声。以上为方中的主要药物。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白术健脾补中,以厚朴燥湿,下气除满、佛手舒肝和胃,两药相配,畅中理气疏木,使湿无所聚,痰无以成,气顺而痰消。又防小儿肝气郁结,或升动太过。莱菔子降气平喘、化痰消积,即助苏子、厚朴肃降肺气,又可消痰化滞,防小儿因积滞而生痰。地龙清肺平喘;胡颓子叶:苦,酸,微温益肾、固涩、敛肺、定喘;买麻藤:苦、涩,微温,燥湿化痰,祛风平喘。共为本方之辅助药物。诸药合用,共奏宣肺降气,化痰平喘之功。

本方与定喘汤、射干麻黄汤相较,均可治疗外有风邪,内有痰浊之咳喘,但本方重在调畅肺之气机、肃降肺气、化痰平喘。凡咳喘反复发作,肺气宣降失常,痰升气阻者均可使用。

3  临床运用

本方以宣降肺气、平喘化痰为主,解表为辅。临床用于风邪外袭,痰浊蕴肺而致之咳痰喘促、反复不愈者。以咳嗽,或有喘促、痰多难咯、胸闷、舌苔厚为辨证要点。临床运用时,痰白而多者加白芥子、花椒、姜半夏;痰黄者加天竺黄、海蛤壳、葶苈子、瓜篓,浙贝母;口渴,舌红,苔黄肺热重者,加黄芩、桑白皮、鱼腥草、石膏;咳频日久、加百部、蜜款冬;喘憋者,加地鳖虫;咽痒、喷嚏、流涕者,加肺风草、薄荷、蝉衣、白僵蚕。肝热夜寐烦吵不安者加白芍、金线莲;久咳肺脾气虚便溏、汗多、食少者加党参、黄芪;肾虚肢冷,动则气短、夜尿频多者加淫洋藿、肉苁蓉、沉香。此外,肖师指出,在临证之时还应注意几点:①由于患儿咳喘反复发作,为防肺气耗散,无论有否表证,白果均应使用。②哮喘是本虚标实之证,益肾健脾应贯穿治疗的始终,既使是发作期,祛邪的同时也要注意扶正。③寒热夹杂型咳喘治疗时应清热及温化并用。

4  典型病例

1:邹某某,男,3岁。06年10月20日诊。咳嗽,气喘反复不已2周。胸闷,痰黄难咯,夜间时有喉间痰鸣,纳欠,口干,溲赤,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双肺听诊闻及哮鸣音。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诊断为哮证。证属痰热蕴肺,肃降失职,治以清热化痰,降气平喘。处方:蜜麻黄5g,苏子6g,射干6g,白果3g,佛手3g,厚朴6g,地龙12g,黄芩6g,蚤休9g,莱菔子9g,地鳖虫3g,买麻藤9g,胡颓叶9g,白术6g。服药2剂,咳喘减轻,续服4剂,诸症悉除。继以健脾益肺,活血化痰调治半月,随访半年未再发。

2:王某,女,5岁。06年7月10日诊。反复咳嗽,痰多月余,近2日加剧,胸闷,痰白难咯,流涕,晨起及夜间咳频,咽干咽痛,纳欠,口干,舌质红,苔白,脉浮数。既往有咳嗽变异型哮喘病史。西医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中医诊断:咳嗽;证属肺脾素虚、痰湿内伏于肺,复感风热之邪,致寒热互结,郁阻于肺,肺失宣降而致。治宜解表清热,肃肺化痰。处方:蜜麻黄5g,射干6g、苏子6g,白果3g,佛手3g,厚朴6g,买麻藤12g,黄芩6g,莱菔子9g,薄荷6g,肺风草9g,蜜款冬花9g,白术6g,花椒3g,远志6g。服药3剂,咳嗽减少,余症减轻。继续用本方加减调治而愈。

5  结语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患儿,每因感染或过敏性刺激而诱发,咳嗽,喘促,咯痰胸闷等症反复难愈。从祖国医学辨证分析来看,风邪外袭,痰湿内伏,虚实夹杂;又因小儿“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的病理特点,而使症情愈加错综复杂,治疗颇为棘手。但其发作时的病理机制在于痰随气升,气因痰阻,肺气宣降不利。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哮喘的发作虽在肺,其实以肾虚为其根本。二麻蠲喘汤的组方立法,正是切合了这一病理实质,旨在宣降肺气,理气化痰,益肾,敛肺,以达平喘止咳之目的。本方散收结合,攻补兼施,祛邪而不伤正,且配伍简捷,不寒不热,便于临床加减使用。该方集肖老40多年临床经验而成,实践证明,效果显著,不失为一首儿科治喘良方。

发表:福建中医药2008年第2期15-16.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路102号 | 邮编:350001
电话: (总值班:0591-87678569 医务处:0591-87678576) | Email:fjsfzszyy@126.com
版权所有:福州市中医院 ©2025 | 闽ICP备08011358号-1 网站建设:海西天成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