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范围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临床诊疗 > 临床诊疗 > 详情
分享到:
 
三香安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马榕花
来源: | 发布:2020-09-24 | 浏览:3640

马榕花  肖诏玮

(福州市中医院)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儿科常见病,是指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烧心、反酸、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而又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病率较高,我们自2005〜2007年以理气健脾、疏肝和胃法,自拟三香安胃汤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般资料  100例儿童FD患者为本院儿科门诊2005年3月〜2007年7月病人,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13岁,平均年龄6.6岁;病程6~13个月,平均6.3个月。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4〜12.5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6〜13个月,平均6.5个月。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①年龄4〜14岁;②有反复上腹痛、脘腹胀、厌食、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持续时间大于4周;③经消化道钡透或内镜检查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病变;④实验室、B超等检查排除肝、胆、胰腺疾病;⑤无糖尿病、风湿性疾病、肾脏疾病及精神病史,无腹部手术史。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2  方法

2.1  治疗组  口服三香安胃汤:木香6g檀香3g香附9g苍术6g厚朴6g陈皮6g丹参9g延胡索9g竹茄15g神曲15g半夏6g白术6g辨证加减:脘腹胀满拒按,嗳腐吞酸者,加山楂6g鸡内金6g神疲乏力,食后腹胀,食少便溏者,加党参9g茯荟9g山楂炭6g胃脘灼热胀痛,头身困重,小便黄赤者,加蒲公英15g黄芩6g薏苡仁15g;胃脘隐痛,口干舌燥,饥不欲食者,去半夏、苍术,加石斛6g,百合6g麦冬6g胃脘胀痛,性情急躁,夜寐烦吵者,加白芍6g钩籐4.5g小春花15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2周为1个疗程,停药后随访2个月。

2.2  对照组  口服吗丁啉,每次0.3mg/kg,每日3次,餐前30min服用。2周为1个疗程,停药后随访2个月。

2.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疗效分析采用Ridit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主要症状程度判定标准: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采用4级记分法,观察治疗前后上腹痛、脘腹胀、厌食、早饱、恶心呕吐等主要症状的改变。0分:无症状;1分:症状稍轻;2分:症状明显,但不影响生活、学习;3分: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学习。总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计算疗效指数。

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数-治疗后症状总分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数x100%。

临床治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且<90%;有效:主要症状减轻,疗效指数≧30%且<60%;无效:主要症状无减轻,疗效指数<30%。单项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根据4级计分,每减少1分为改善1个等级。治疗后改善1个等级为有效,改善2个等级为显效、症状消失为临床治愈,未达改善级别的为无效。

3.2  结果  见表1、表2。由表1可见,治疗组在主要症状上腹痛、食少早饱、恶心呕吐的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在脘腹胀方面二者疗效相当(P>0.05)

1  2组主要症状疗效比较


组别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P

上腹痛

治疗组

20

12

13

5

90

<0.01

 

对照组

8

10

19

13

74

 

脘腹痛

治疗组

25

12

9

4

92

>0.05

 

对照组

18

11

16

5

90

 

食少早饱

治疗组

31

10

7

2

96

<0.01

 

对照组

8

12

10

20

60

 

恶心呕吐

治疗组

24

18

5

3

94

<0.01

 

对照组

8

11

19

12

76

 

2 2组疗效比较

组别

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50

20

12

13

5

901)

对照组

50

9

11

18

12

76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1

4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发生的异质性病症,主要与消化道运动障碍、内脏敏感性增高、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4]。西医目前治疗应用胃肠动力药物及对症治疗为主,无特效方法。本病的餐后不适综合症相当于中医的“痞满”,而上腹疼痛综合症相当于中医的“胃脘痛”范畴。中医认为,小儿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特点,调摄不当,饮食不节,易致肝脾受损,脾运失健,或食滞中脘、壅滞气机;或酿生痰湿,阻遏气机;气血瘀阻不畅,即所谓不通则痛。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不仅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而且还与胆汁的分泌有关,即“土得木而达”。肝失疏泄,肝木乘土,脾失健运,也致病发腹痛胀满。本病病位在胃,涉及肝、脾。据我们临床观察,饮食不节为其主要发病因素,脾胃纳运失常,气血瘀阻不畅为发病的关键。《丹溪心法》云:“痞者,与否同,不通泰也,由阴伏阳蓄,气与血不运而成,处心下,位中央……皆土病也。”5]《景岳全书•心腹痛》曰:“治痛之要,但察其果属实邪,皆当以理气为主。”6]故治疗以理气健脾,疏肝和胃为法。自拟三香安胃汤,方中木香“能通气,和合五脏,为调诸气要药”7],能行气止痛;檀香“调脾胃,利胸膈,为理气要药”8],有健胃理气止痛作用;香附“气平而不塞,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得木香则流滞和中,得檀香则理气醒脾……”9],能疏肝理气;三药合用,行气止痛,健脾和中。苍术、厚朴、陈皮、甘草为平胃散,燥湿运脾;丹参活血化瘀;半夏、竹茄,和胃止呕;延胡索疏泄肝气,活血止痛;神曲消积;白术健脾补中;全方共奏疏肝理气,健脾消积,安胃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木香含木香内醇、木香碱可刺激胃粘膜细胞产生内源性胃动素,加速胃排空10]。香附、檀香、陈皮、厚朴含挥发油,有芳香健脾的功效,能促进胃液分泌,排除消化道积气,刺激胃肠运动的作用,有助于胃肠内容物的排空。香附的乙醇提取液能显著提高实验动物的痛阈。陈皮对胃肠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通过兴奋或抑制作用,使失调的胃肠运动恢复正常,调节消化液分泌,助消化,并有利胆作用,促进胆汁分泌,增强消化功能。丹参能改善微循环,对组织有修复和再生的作用。延胡索有镇痛作用11]。我们的研究表明:三香安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见症状改善明显,疗效优于西药对照组。

发表: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2月 第19卷 第1期:9-10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路102号 | 邮编:350001
电话: (总值班:0591-87678569 医务处:0591-87678576) | Email:fjsfzszyy@126.com
版权所有:福州市中医院 ©2025 | 闽ICP备08011358号-1 网站建设:海西天成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