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范围
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思想 > 学术思想 > 详情
分享到:
 
浅谈感染后咳嗽与风邪的关系
来源: | 发布:2020-10-15 | 浏览:3864

“咳嗽”首载于《素问》中“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周礼》中亦有论及“冬时有嗽上气痰”的咳嗽描述。感染后咳嗽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其中外感咳嗽较为多见。外感咳嗽可分为风寒袭肺、风热袭肺、风燥伤肺。

1.病因病机

对于外感咳嗽的病因,《中医内科学》指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是导致外感咳嗽的主要原因。《中医内科学》认为“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病,肺气上逆所致”。郑承铎主任认为感染后咳嗽,寒热之象不突出,夜间咳嗽明显、咽痒、刺激性异味诱发,多以风邪为主,病机在于风邪犯肺,肺失宣素,并导致咳嗽迁延不愈,为“久咳、顽咳”。

2.从风论治

《证因脉治》谓“风邪伤肺”,“治宜疏风宣肺止咳”,在药物可选苏子、苏梗、苏叶、防风、荆芥等。郑承铎主任治疗风邪袭肺证多以疏风宣肺,缓急止咳,止咳利咽为治疗原则。寒热之象较平和,则选方用药亦选用无寒热偏属之方,主要可用蝉蜕、地龙可疏利上机,透邪外出,白前、桔梗一宣一降善于宣肺止咳,紫菀、百部适宜新久之咳,五味子、乌梅敛肺止咳,全蝎、防风祛风止痉。再者中医认为肺者,性喜润勿燥,其气通天且外合皮毛,易受诸邪袭扰。其中燥淫,性干涩,易损伤肺中津液,肺津不足,无以濡养脏腑,肺气不清,宣降失调,易致干咳或咳痰少而黏,可用北沙参、芦根有润肺生津之效,纠正“肺燥”湿润气道黏膜、调整与维护气道液的正常分泌,使咳嗽处于缓解状态。

但如若临床效果仍差强人意,郑承铎主任有言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未适当化痰治疗,二是没有对肺气壅塞进行合理治疗。针对第一问题,采用的有痰化痰、宣肺化痰、清热化痰、燥湿化痰等方法。第二个问题,在治疗外感咳嗽时,应当针对肺气壅塞的病机进行治疗,可以常规采用开泄肺气的方法,通过开泄肺气促进宣肺化痰、燥湿化痰或清热化痰等作用的实现,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3.总结

风邪是六淫学说的重要外邪,如《素问风论》曰:“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肺为“华盖”,外合皮毛,上通于喉,开窍于鼻,与外界相通,故风邪犯上焦之肺,可谓最近最捷,径直而入,发病率极高。感染后咳嗽治疗多需从疏风宣肺,缓急止咳,润燥化痰入手。然最重要的则是如何避风不受其侵扰。     

 

【打印】 【关闭】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路102号 | 邮编:350001
电话: (总值班:0591-87678569 医务处:0591-87678576) | Email:fjsfzszyy@126.com
版权所有:福州市中医院 ©2025 | 闽ICP备08011358号-1 网站建设:海西天成 网站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