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原文中多次提出“肺主咳”,同时《素问· 咳论》中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由此结合临床确实可见咳嗽虽为肺脏受邪而作,但邪之来处非独于肺。
对咳嗽的病因分类目前多沿用《景岳全书·咳嗽篇》将咳嗽病因分为外感及内伤两部分,感受外邪以六淫为主,而风、寒、暑、湿、燥、火非独寒也,然临床常见风邪夹寒引动。内伤咳嗽源于脏腑功能失调,《医学三字经·咳嗽》指出:“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也。”肺脏或他脏的病变及肺均可引起咳嗽。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虚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就指出咳嗽与脾脏的关系密切,见于脾失运化痰浊内生上渍于肺。除此之外,尚有肝郁化火上逆犯肺作咳、肾虚气逆而作咳、心阳不振水汽凌心射肺而作咳。
从咳嗽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来看,多表现为常人外邪袭肺而发新咳,如施治养护得当多数人易于康复。然过劳耗气之人、年老体虚之人则肺气耗伤尤甚,一旦感邪,气机紊乱,内生痰浊、水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后更为影响肺气宣发肃降之责,所发咳嗽甚则气喘,经久难愈。即使是常人新感抵御外邪的过程亦是时时消耗正气的过程。
那么在咳嗽的诊治过程中,除了了解患者发病的外因以外,同样重要的是了解患者五脏与肺的虚实平衡关系。治疗的原则:宣肃肺气、调顺气机;时时顾护肺脾之气、祛邪外出;兼顾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养治结合,即要祛邪治标,又要养护调畅五脏平衡以治本。
祛邪无外祛除六淫外邪、或内治痰饮瘀血以调畅肺气宣肃为目的。而养护除了药补食补以外,往往偏废忽略了休养二字。休、休息,养、养生,休养则减少正气亏耗,使得正气存于内,方可抵御邪气。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