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频繁,稍微活动一下就气促、呼吸困难……这些都是常见的老年心衰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俗话说“三分治 七分养”,那平日里心衰病患者应该如何自我管理和养护呢?不妨听听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福州中医院心血管病科护士长郑晓萍主任护师为老年朋友总结的“护心诀”。
“心衰病是一个慢性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一种。伴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它越来越常见。”郑晓萍主任护师介绍,对于心衰病,除了急性期的治疗外,慢性期的家庭自我管理养护也同样重要,其中包括定期随诊、规范服药、合理饮食、调节情志、科学养护等。每天自我监测谨防隐性水肿
“定期复诊,规范服药,自我监测,这是最基本的环节。”郑晓萍介绍,心衰病患者应定期在专科门诊复诊,按医嘱坚持规范用药,切勿自行停药或换药。应根据病情定期复查心电图、肾功能及电解质等,因为心衰患者长期使用利尿剂,容易导致血中尿素氮、肌酐的波动及钾盐、钠盐、镁盐的丢失;还应每天测量心率、血压、体重并记录,如出现疲劳、气喘加重,或者体重3天内突然增加2公斤以上,应考虑可能发生水钠潴留(隐性水肿),要及时就医,调整药物及液体和钠盐的摄入。
少量多餐饮食控制水盐摄入
其次,一定要合理饮食。郑晓萍介绍,心衰患者饮食原则是清淡易消化,因为心衰患者容易胃肠淤血,吸收障碍导致营养失衡,可适量补充蛋、瘦肉、鱼类,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纤维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生冷坚硬、油腻、有刺激性的及容易产气的食物。
饮食规律应遵循少量多餐、控制水、盐摄入,补充充足的维生素和适量的无机盐。
此外,由于心衰患者长期的用药容易导致微量元素的流失,比如B族维生素、钾、钙等,所以维生素及钾盐、钙盐的适当补充是必要的。建议钠盐(食盐、酱油、黄酱、咸菜等)限制到每日5克以下,以利于减少体液的潴留,减轻心脏负担。
调节情志树立信心
“心情好是很重要的。”郑晓萍介绍,情志调理也是心衰患者自我管理养护的一部分。慢性心衰患者长年受疾病折磨,易产生自己是“累赘”的感受,常对生活失去信心。而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也会导致心衰病情进展。
因此,建议患者通过医生、患者群、公众平台等多渠道,更多了解这个疾病,保持平和面对疾病及主动治疗的心态,对生活树立信心,而家属朋友也应多关心体贴,多给予鼓励和帮助。
重视非药物治疗量力进行运动
运动康复是心衰患者非药物治疗的重要部分。郑晓萍建议患者在心衰稳定期就可以开始量力而行地开展一些运动。
运动前及运动后,患者要有热身运动及整理运动的时间,通常共计10分钟;运动时应掌握“度”,以不感到疲乏、心慌、气急为主,活动时最高心率每分钟一般不超过 120次。运动的方式及强度是有区分不同等级,具体推荐如下:
心功能1级患者(重体力活动感气喘)可以慢跑、快步走,打太极拳,做操等。
心功能2-3级患者(轻体力活动感气喘)可到室外平地散步,练八段锦、踏车、爬楼梯等。
心功能3-4级患者(一般自理活动感气喘)可进行坐式八段锦训练、床边踏车,练穴位操等。
“运动指导上最好向专科医生咨询,请医生根据患者个体运动耐量情况来开具运动的处方,以便逐渐恢复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郑晓萍表示,慢性心衰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医患共同的努力和坚持,患者出院后长期优质的自我管理养护是打赢心衰战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