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2 针灸治疗腰痛实证
患者女, 42岁。于2022年9月3日初诊。
主诉:腰痛伴右下肢麻痛2 天, 加重1 d。
现病史:患者于2天前 突发腰及右下肢疼痛, 伴右下肢麻痛灼热感, 行走困难, 不能平卧, 遂就诊于当地医院, 先行推拿手法治疗, 未见缓解, 反而加重, 便予“封闭治疗”, 后症状有所缓解。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20年, 曾反复出现腰痛, 均于当地医院行封闭治疗。刻下症:无法站立行走,坐位及立位疼痛加重,强迫卧位,腰部向右旋转时感觉腰部连及右下肢疼痛, 伴右下肢麻痛灼热感,纳尚可,寐差,二便尚调。
查体:诊其腰部两侧, 肌肉紧绷, 腰椎阶梯样改变, 右侧臀部肌肉隆起。舌暗, 苔薄, 脉弦微数。
中医诊断:腰痛, 瘀血阻络型;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原则:祛瘀生新, 调畅气机。
治疗方法: (1) “火针祛瘀法”:选用火针, 点刺腰部压痛点, 并予针后拔罐, 每次留罐5 min。起罐后予安尔碘常规消毒火针针口, 嘱患者24 h内针口勿接触水。 (2) 针刺取穴为腰阳关、大肠俞、气海俞、关元俞、环跳、委中、承山和大肠俞旁开1.5寸。隔天治疗1次, 连续治疗15次。治疗过程:治疗1次后, 患者自觉腰腿部疼痛及麻痛灼热感稍减轻;治疗15次后, 患者能自行翻身并行走。
按:火针祛瘀包含着针刺的刺激作用, 同时, 因其经火烧红后携带火热阳气进入机体内, 又可达温经脉、通气血的作用。火针祛瘀包含着针刺的刺激作用, 同时, 因其经火烧红后携带火热阳气进入机体内, 又可达温经脉、通气血的作用。“腰部九针法”所选穴位均为治疗腰痛的要穴、效穴。以大肠俞为例, 大肠俞为膀胱经络穴, 可宣导阳气、疏通经脉, 深刺之使穴位周围产生电击样灼热感,并向患肢放射至足部, 刺激量大而深, 从而达到经气内外相通、上下相接的目的, 故镇痛作用较强。腰阳关、气海俞、关元俞和大肠俞旁开1.5寸亦为治疗腰痛经验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