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5岁,于2022年3月22日就诊。主诉:间歇性鼻塞、流涕伴嗅觉减退2个月。现病史:2个月前跟随家长出行踏春,游玩后出现鼻塞流涕症状,刻下症:鼻塞,流清涕,鼻痒,头痛,平素喜食生冷,饮食较少,睡眠欠佳,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西医诊断:变应性鼻炎;
中医诊断:鼻鼽(肺脾气虚证)。
治则:补肺健脾、益气通窍,采用培土生金推拿法治疗。(1)头面部推拿:开天门、推坎宫各200次,擦鼻翼300次。(2)躯干部推拿:摩腹法、揉腹法、拿腹法各操作约3 min;按腹法:点按腹部腧穴(中脘、水分、气海、关元、双侧不容、双侧滑肉门、双侧天枢、双侧外陵)各10 s;振腹法约3 min;揉双侧脾俞、胃俞、肺俞各50~100次,推双侧肺俞、擦双侧肺俞各50~100次;捏脊5次。(3)四肢部推拿:揉板门200次,补肺经200次,揉足三里100次,补脾经200次,运水入土(医者坐在患儿对面或一侧,一只手将患儿示指、中指、环指、小指握在手里,掌面向上,由小指指根处,沿掌侧面经过小天心推至拇指指根)单方向推运100~300次,揉外劳宫300次。治疗1次约30 min,每天1次。患儿经4次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鼻塞流涕症状减轻;治疗7次后鼻塞流涕症状消失;后又治疗3次以巩固疗效。随访6个月无复发。
按:变应性鼻炎又称为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本病发生不外乎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外因多责之风寒袭鼻,内因以肺脾气虚多见,病机属本虚标实,常见症状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嗅觉减退等,部分患儿可以伴有头晕头痛等症状,病情缠绵难愈,容易反复。《素问·五脏别论》曰:“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小儿杂病诸候四》中指出:“肺主气,而通于鼻,而气为阳,诸阳之气上荣头面。若气虚受风冷,风冷客于头脑,即其气不和,令气停滞,搏于津液,脓涕结聚,即不闻香臭”。鼻鼽发病多由肺气虚卫外不固引起,李东垣认为“脾胃虚弱则鼻窍不通”,倡导从脾胃论治,采用健脾益肺法治疗鼻鼽。本案针对肺脾气虚型小儿鼻鼽采用培土生金推拿法,以五行相生为理论基础,通过推拿施治。以开天门、推坎宫、擦鼻翼手法解表散寒、宣通鼻窍;以摩腹、拿腹、按腹、振腹等手法健运脾胃;以揉板门、补肺经、揉足三里、补脾经、运水入土健脾理气、培土生金;采用点按腹部腧穴以引动经络之气,调节脏腑功能。其中点按任脉腧穴中脘、水分、气海、关元具有健脾补肾之功,点按双侧不容、滑肉门、天枢、外陵可促进脾胃功能;揉双侧脾俞、胃俞、肺俞及推擦双侧肺俞可健脾补肺;捏脊是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不仅可以畅通督脉,还具有升清降浊之效;运水入土具有激发命门之火、促进脾主运化的作用;揉外劳宫可健脾理气。整套手法紧扣健脾补肾、健脾益肺、培土生金大法,以调动小儿肺脾肾三脏的功能,从而达到有效防治肺脾气虚型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