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诏玮主任跟师医案(鼻鼽)
来源:福建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 发布:2023-12-08 | 浏览:1237


跟师门诊医案

20237 27 日   科室:儿科

姓名:郑某     性别:   年龄:4

主诉反复流清涕、喷嚏、鼻塞2年加重伴颜面皮疹3天。

现病史:2年前,着凉后开始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发病以来每遇冷空气、灰尘或感冒即清涕不止,喷嚏不断,鼻痒,鼻塞,曾予头孢克洛抗感染,西替利嗪抗过敏等口服,及内舒拿喷鼻抗炎症反应,症状反复发作,3天前上症复作,颜面部伴有皮疹少许,遂来我处就诊,辰下患儿精神可,纳食欠佳,寐安,大小便自调。

既往史:平素体健。

中医四诊:

望:精神可,形体略胖,自动体位;舌质淡红,苔薄白。

闻:语言清晰,未闻及特殊气位。

切:脉浮缓

专科检查:双下肢散见粟粒大至黄豆大小红色结节样丘疹,部分顶端破溃轻微渗出、结痂。

病因病机分析:禀赋不耐,外感毒邪复饮食不节,湿热内蕴,化热生风,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发为本病。

诊断:中医诊断:鼻鼽

                风邪外袭          

      西医诊断:变应性鼻炎

治法:祛风散邪,佐以健脾消食

方药:桂枝汤加减

     蜜麻黄5g   桂枝5g   白芍6g   辛夷9g

     白芷5g     连翘9g   细辛3g   黄芪6g

     鸡内金6g  地肤子9g  刺蒺藜9g 炙甘草3g

服药方法:4剂,冷水泡1小时后煮药,水开后10-15分钟口服,每次150ml12天,每日2次。

调护:室温宜偏暖,宜加衣被。恶寒身痛者应多休息。。

二诊2023731日,述流涕、喷嚏症状明显减轻,颜面部皮疹已消退,仍有鼻塞,纳欠佳。中药守上方去地肤子、刺蒺藜,加皂角刺6g,焦山楂9g,赓服6剂,症缓解,续予桂枝汤加减调服1周症愈。

按:

患儿2年前外出着凉后,未予及时有效治疗,致风寒之邪停于肺卫肌表,肺开窍于鼻,故出现鼻塞、流涕诸证,每遇风寒之邪,症状则加重,方中麻黄,桂枝、细辛,辛温散寒,辛夷、白芷辛散宣通鼻窍,地肤子、刺蒺藜祛风止痒,退疹,连翘防辛温化热,患儿病已两年,予黄芪扶正祛邪,并以鸡内金消食助运。复诊,患儿皮疹已消,故去地肤子、刺蒺藜,加皂角刺以通络散结,焦山楂开胃助运。后以桂枝汤调和诸药。

肖师评语:本例鼻鼽,属风邪外袭证。施以验方桂枝汤加减,本方主药之一是桂枝,桂枝辛散温通,甘温助阳。温通流畅,湿助一身之阳气,流畅一身之血脉。入肺、膀胱经,善散风寒而解在表之风寒或风邪。

版权所有:福州市中医院 ©2025 | 闽ICP备08011358号 | 网站建设:海西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