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煎煮的工具
常用工具
瓦罐、陶瓷、搪瓷、玻璃或不锈钢器皿等。
禁用工具
铁、铜等金属器皿及普通塑料制品。
因为金属与中药中的成分会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同时,金属器皿的传热性较高,易导致中药煎煮过度或不足。
瓦罐、陶瓷、搪瓷和玻璃器皿的传热性适中,能够均匀加热中药,保持药效;不锈钢性质稳定,不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
中药的浸泡与加水量
煎煮前,需要清洗吗?
中药饮片中的大部分化学成分易溶于水,清洗会导致有效成分流失,降低疗效;且中药饮片在出厂前已经过专业处理,因此中药饮片在煎煮前,不应清洗。
浸泡多久合适?
中药煎煮前,先用饮用水浸泡一段时间,以便药效更好地发挥。
浸泡时间一般约30分钟,但具体时间还需根据中药的种类、药用部位和用途而定,以将中药充分浸透为宜。
要加多少水量?
加水量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
滋补类中药久煎,加水量适当增加;治疗感冒类中药易挥发,煎药时间短,加水量适当减少。
【注意】为避免有效成分流失,浸泡药材的水不宜丢弃,可直接入锅一起煎煮。
中药煎煮的火候与时间
煎煮火候
中药大火煮沸后,一般而言,解表药、清热药宜用武火(大火)快煎;滋补药、调理药宜用文火(小火)慢煎。
煎煮时间
一般第一煎需要约30分钟,第二煎约20分钟。
▶ 滋补类药物宜久煎,这样可以使药效更温和,融合得更好,第一煎以40~60分钟为宜,第二煎30~40分钟为宜。
▶ 治疗感冒类药物即解表药,第一煎15~20分钟,第二煎10~15分钟。
总之,中药煎煮是一门细致入微的技艺,需要严格掌握每一个环节。从选择合适的工具到浸泡加水量、火候和时间的选择等应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和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药的药效得到充分发挥,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