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妇人妊娠,经断三月,而得漏下,下血四五日不止,胎欲动,在于脐下,此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下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宜桂枝茯苓丸。
[析证]本条可分前后两段,至“经水利时胎也。”属前段,言妊娠症癥结之征侯。经断三月而漏下不止,临症时须考虑是否胎漏,妇人妊娠三月,本来未能感到胎动,今觉脐下作动,可能为较大之癥结阻碍气机,气行不畅而浮动所致,并非妊娠之胎动,故曰癥痼害。若停经六月,在停经前的三个月经水准期正常来潮,到停经六个月而感到胎动,就值得考虑是胎动的了。如果停经后却淋漓下血不止达三个月之久,此属于癥结瘀血为病,所以应当下其癥结。本条文多数人认为是去癥保胎之说,他们认为本症虽是瘀血,只宜小剂量以化瘀,若剂量过大,致使大量出血,恐血随气脱,影响胎元,而桂枝茯苓丸剂量小,下瘀不伤胎,故可适用,不过笔者认为,本丸是治疗癥病下血的主方,治疗中难免会损伤胎元,因为方中既有活血化瘀药,又是较长疗程,不能在短期内见效,所以去癥保胎和临床实践确有很大距离。
[论治]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桃仁、丹皮、芍药),桂枝有引上逆之火下行,疏通气血,软化硬结之功。茯苓《本经》谓其“能散心下结痛” ,疏水分之停滞。桃仁通瘀血凝滞,调畅大便。丹皮去血块凝痛,有消瘀,清血热,杀菌消炎作用。芍药畅通血液,缓解凝痛,有镇痛镇痉之效。全方取其缓攻,故用丸剂,服量亦取递增方法,也是渐进之意。临床所见用于慢性附件炎,以炎症症状不明显,唯有瘀血的腹证,作为投药指征。若有便秘者加大黄,桂枝与大黄配伍,专走血脉,则祛血脉中瘀滞之力更强。子宫内膜炎,具有经常带下,下腹部疼痛并有沉重感,常伴月经过多或痛经等症,亦可用此方。用于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一般以此方加失笑散、山慈菇、穿山甲、铁棱角(注④)投药二三个月,经B超观察,有一部分病例可见其包块缩小。其他如闭经、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阻塞、宫外孕(包块型)、葡萄胎刮宫术后、产后腹痛及产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等,其体质壮实,有瘀血指征的,均可选用此方加减,多能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