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10岁,反复发热5天,体温 37.2~38.8℃,时有汗出,而热不解,头昏头重,纳呆欲呕,小便偏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2020年9月18日查血常规:WBC 7.9×109/L,N45.3%,L 51%;CRP、胸片检查均正常。
处方:郁金 6 g白豆蔻 6 g(后入)通草 6 g青蒿9 g薄荷 4.5 g(后入)黄芩 9 g茯苓 9 g厚朴 6 g姜半夏 6 g淡豆豉 9 g(后入)。
师语:本例外邪化热与内湿相搏,湿遏热伏,湿热燔聚于三焦,当予清热化湿解表,宣畅气机。方中郁金宣上,白蔻畅中,通草渗下,三药起通解三焦作用;配以厚朴燥湿行气,青蒿、黄芩、豆豉、薄荷清热解表透邪。湿邪致病,其来也渐,其去也缓,且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易阻碍气机,气化则湿化。本例治以宣上、畅中、渗下,使气机宣通,湿有出路,热无所依,诸症可除。
老师评语:对患儿的症候进行合理诊断,以宣上、畅中、渗下法治疗,外除邪热,内治湿气,使其表里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