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林某某,女,35岁,已婚,干部。患者2O岁结婚,未育。一向月经后期。每次历时3天,伴痛经,经血少,色淡红。平时腹冷痛感,腰酸,带下淋漓,色白清稀。末次月经:1月21日。现值月经新净,小腹冷痛,腰酸痛,喜热畏冷,四肢不温。丈夫体健,性生活正常。妇检:外阴无炎症,宫颈轻度糜烂,宫体略小于正常,前位活动,双附件阴性。脉濡软,舌质淡,苔薄白。
此属肾阳虚衰,寒凝胞宫。先以温阳行气,养血调冲为治。处方:桂枝9 克(后入),附子4.5 克,香附9 克,小茴香4.5 克(后入),干姜2 克,补骨脂9 克,川芎9 克,续断9 克,桑寄生15 克,干地黄12 克,服3剂。
次诊:此次经期尚准,于2月23日来潮,量少,3 天干净.经净后带下淋漓,余症未减。治宜温肾壮阳,暖宫散寒。方拟紫石门冬丸化裁。处方:淡附子6 克,干姜4.5 克,桂心1 克(另送),紫石英30 克,当归12 克,川芎4.5 克,细辛1.5 克,艾叶3 克,天冬9 克,续断12 克,禹余粮25 克,卷柏4.5 克,乌贼骨30 克,服6剂。
三诊:带下减三分之二,小腹冷痛略减。前方续服6剂。‘
四诊:药后带下止,小腹冷痛感消失。此次停经47 天,近日见恶心呕吐,四肢酸楚。诊其脉细弦滑。妇检:外阴无炎症,宫颈色微紫。宫体如孕六周大小,前位,活动,双附件阴性。尿妊娠试验阳性。根据临床所见,属早期妊娠恶阻症,方取丁香柿蒂汤为治。
按:临床所见,不孕症属肾虚宫寒型,方以紫石门冬丸为主方确有良效,其中紫石英、禹余粮温固下元,且佐桂、姜、乌、萸,似恐失之过热,天冬、卷柏性秉至阴,何以用之?乃源《本经》、《别录》,天冬能“强骨髓”,有“冷而能补”之效。卷柏主“女子阴中寒热痛。癥瘕、血闭、绝子”。乃知二味配合紫石英、禹余粮有既济阴阳之妙。至于配合坐导之法,乃蜜煎猪胆、土瓜根之变法,东垣方中亦常有之,然有其药,而无其用,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