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诏玮主任跟师笔记(一)
来源:福建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 | 发布:2024-10-10 | 浏览:505


随诊(操作)记录:

患儿男,12 岁,抽动症多年,眨眼、耸肩、清嗓频繁,寐纳尚可,二便正常。舌质红、苔薄。

方药: 双钩藤 6 g 白芍 9 g丹皮6 g地龙9 g石决明15 g 珍珠母15 g 合欢皮15 g 龙骨15 g 茯神 9 g代赭石15 g 旋覆花6 g沉香2 g。

师语: 抽动-秽语综合征是儿童精神行为障碍的一种疾病, 又称儿童多动症, 以多发性不自主抽动和不自主发声为主要特征。在中医文献中无此病名, 可属于慢惊风、瘛、抽搐等范畴, 根据临床表现多属风邪为病, 小儿肝常有余,为风木之脏, 阳常有余, 若肝失疏泄, 化热动风, 风胜则动。肝风上旋, 侵犯清窍则挤眉弄眼, 上犯鼻窍则缩鼻耸动, 上壅咽喉则咽痒不止, 流窜经络则肢体抽动不已。经曰: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热督瘛, 皆属于火”, 故治疗大法以清热平肝为主。治以钩藤、丹皮、白芍等清热平肝,石决明、珍珠母、龙骨重镇平肝息风,地龙通络止痉,代赭石、旋覆花、沉香降气,茯神、合欢皮安神。 

老师评语:对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有充分的了解,并结合小儿体质特点以及分析患儿的症候,以清热平肝的中药治疗为主,起到较好疗效。 

版权所有:福州市中医院 ©2025 | 闽ICP备08011358号 | 网站建设:海西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