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诊(操作)记录:
患儿男,3岁,双下眼睑霰粒肿 1 年余,曾于外院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近两个月复发,遂来就诊。查体双下眼睑可见散在肿块,舌质红苔薄黄,咽赤(+),肺(-)。
方药: 桑叶5 g 夏枯草 15 g薄荷4.5 g连翘10 g金银花10浙贝9 g 木贼6 g 密蒙花6g 青葙子6g 叶下珠15 g决明子3 g 。
师语: 霰粒肿,又称睑板腺囊肿,中医属“目疣”“胞生痰核”“眼胞痰核”的范畴,《证治准绳·杂病》曰:“乃睥外皮肉有赘如豆,坚而不疼,火重于痰者,皮或色红,乃痰因火滞而结。”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小儿常有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痰湿内生,上乘于眼睑; 同时小儿脏腑娇嫩,易寒易热,若肝气郁结,极易气郁火化,肝脏开窍于目,从而肝火内郁而上达于目最终导致本病的发作。治疗予疏风清肝,散肿消结。方用桑叶、夏枯草、木贼、密蒙花、青葙子、叶下珠、决明子清肝明目,薄荷、连翘、金银花疏散风热,浙贝化痰散结。并嘱患儿清淡饮食。
老师评语:结合小儿的生理特点对该病例霰粒肿进行诊断分析,予疏风清肝,散肿消结为主,使肝气可解,肿块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