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派传承史
闽派桂枝里陈氏儿科,享盛名二百余年。陈氏祖籍河南,其祖少邱迁漳州再移福州,长子仕渤,次子仕甡以医见业,分别悬壶于宿月埕、桂枝里医寓。仕甡传子丽水(字德魁),医声渐著。再传刚济医誉鹊起,刚济擅治男、妇科疑难疾患,尤精儿科望色聆音,断证准确,活人甚众,且不计其酬,人常以东汉末年董奉治病典故,赞其“杏林春暖”。福州知府周莲之子,罹患沉疴,因其延治而获救,周莲亲自撰写“青囊三世泽,红杏万家春”联句以赠,并为其诊室题额匾“杏林山馆”。当时,城内旗汛口附近至旗下街一带均为八旗从龙骑士居聚之所,街道成为其子弟游骋踢球禁地,行人咸有戒心,附近病家如遇请诊,持以“杏林山馆”所印方笺以通行。远帆之子均有父风,长燮藩;次纪西,克绍箕裘。
闽派桂枝里陈氏儿科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陈燮藩,字幼帆,专攻小儿科,尤擅治痘疹,生平处方用药,师古而不泥古,能独出机杼。前贤治痘多施温法,燮藩随证施治,或施清热解毒之法。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福州第一届中医公会成立,为全省最早中医公会,陈燮藩当选为中医公会副会长,中医公会促进了福州中医界的学术交流,同时还主办了中医讲习所,每2个月一次,由有声望的医师主讲。燮藩齿德俱尊,首讲小儿疑难病的治疗经验。民国元年,他任全闽医药学会副会长,分管评议部,望孚八闽。
闽派桂枝里陈氏儿科第四代传承人陈纪西,号健伦,兼理妇幼方脉,曾与其兄燮藩在桂枝里分案应诊,为燮藩得力助手。后独自开业,盛行二十余年。曾著有《活幼刍言》一稿,存箧待梓,因居所被水淹,稿遭散佚。
闽派桂枝里陈氏儿科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陈笃初(1878—1938),燮藩之子,名福敷,号还爽,又号拙庐,少通六艺,早岁游泮水。科举废后,乃致力幼科,迨其父病废,其在侧襄理医务3年,名声渐噪,继业后更是精研医理,道乃益行,求诊者每日以百计,所作医案甚多,惜为洪水淹没。1933年中央国医馆福建分馆成立,他被公推为25名理事之一。他不但精于儿科,且善折枝诗,工朱竹画,通文史,有医、诗、史、画,四绝之誉,其医术传长子逸园、四子桐雨,以桐雨医名为著。
闽派桂枝里陈氏儿科第六代传承人陈逸园(1897—1978),早年随父习医,乃尽得家传,1945年福建省中医师公会联合会成立,他被公推为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福建省人民医院(今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儿科主任,有声于时,医余不废吟咏,有乃父之风。
闽派桂枝里陈氏儿科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陈桐雨(1909—1982),又名实怿,沁。自幼研读四书五经,夯实国学基础。早年随父侍诊,1930年入福州中医学社深造四年,1935年悬壶于桂枝里寓所。他勤求古训,承继家学,又博采众长,注重收集民间经验方,亦兼收并蓄。尚兼习西医医理,衷中参西,思想豁达,无门户之见,如与叶孝礼主任有麻疹课题合作,与何琦、罗孝平、林曰铣、林惠琛等主任过往甚密,榕城西医遇有疑难病症,亦延请桐雨会诊。1957年陈桐雨任福州市人民医院(福州市中医院)小儿科主任,历时25年,为该院儿科学术奠基人。陈氏儿科崇尚温病,擅长清热,20世纪50~60年代麻疹流行,福州市人民医院和福州市传染病医院被福州市卫生局指定为专收麻疹的两家医院。福州市人民医院共收治麻疹重症患儿1564例,疗效甚佳。陈桐雨从事儿科临床近五十春秋,对疑难杂症的救治颇有见地,晚年致力于急症、重症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幽门狭窄等病。陈桐雨1963年经省卫生厅评定为福建省名老中医,曾任福建省福州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政协委员、福州市政协常委,为八闽一代儿科宗师。著有《陈桐雨儿科医案医话选》一书,其学术传子二人:四子辉光(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福建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修班毕业,现定居加拿大多伦多,开设回春诊所);五子辉清,福建中医学院毕业,主任中医师,福建省名老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学术传承人陈红梅,硕士研究生,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主任中医师;陈岚榕,硕士研究生,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副主任医师,系闽派桂枝里陈氏儿科第八代传承人。
陈桐雨医术除传其子二人外,还授徒四人——孙衡钦、叶天民、曾安、肖诏玮。肖诏玮传授于马榕花、原丹、李君君、施志强、沈聪、陈艺红、龚颖慧、郑璟慧、高坤峰、郑卫光、罗维祥、肖颖哲、黄宗旺、林鼎新、郭胜泽、陈娜、何子慧、林震宇、黄邵兴等。
陈氏流派,绛帐春风,桃李成蹊,流衍迄今有二百余年,历传八世,代有才人,地方文献屡见记载,八闽百姓口碑载道,公论如榜,舆颂盈衢。学术绳绳相继,代代发扬,学术思想,特色鲜明。